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刑事申诉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法院、检察院作为刑事申诉办理主体,两者的办案程序直接影响着刑事申诉作用的发挥。通过完善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可以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协作配合机制、加大律师参与制度,并增强矛盾化解质效。  相似文献   

2.
刑事申诉是保障申诉人诉讼权利的一项救济制度,但由于立法中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检察机关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因此,我国应建立刑事申诉有限制度;健全刑事申诉评估预警机制;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复查、当面答复、释法说理和案件评查制度,以保障申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刑事申诉制度的完善与否涉及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的保障与裁判的稳定性。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申诉的规定相对简单化、原则化。这种法律规定的不尽人意,导致了理论上对申诉性质的认识不一,造成实践中一些人的申诉权无法行使而不正当申诉又得不到抑制。因此,为保障人权、维护司法权威,厘清刑事申诉的性质以及完善申诉管辖、期限、审查程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根据政治社会学的相关原理,结合我国的制度和国情,可以从有代表性的焦点个案、刑事案件的再审率、刑事信访申诉的情况、暴力抗法情况等四个方面来观察和度量我国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的程度和水平。从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我国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正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目前刑事司法的认同程度和水平仍然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要提升我国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就必须从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三方面同时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又称刑事再审程序,当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程序启动主体的规定欠科学性,再审理由规定过于笼统,再审程序与监督程序统称审判监督程序不科学,再审次数以及申诉时间无限浪费司法资源等。因此,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必须在包括启动主体、再审理由、再审程序与监督程序分立、再审次数和时间限制等制度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余祥林案、“叔侄强奸案”等错案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深深思考,而错案侵蚀着法治的精神,扭曲了法治的灵魂。在目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下,必须通过严格的刑事诉讼程序来保障刑事司法公正。基于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司法实践中错案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及时纠正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刑事司法中存在错案发现不自觉、错案纠错不及时、申诉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刑事司法公平和正义。坚持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推动刑事错案纠错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以及刑事再审制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二审终审形同虚设、无限申诉的情况发生,造成诉讼和司法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影响终审裁判的既判力等现象。从实证、比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表明,更新刑事再审制度理念、改革再审启动程序乃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救济程序,但我国法律一直没有将这一审查活动纳入诉讼程序的轨道,相关规定散见于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中。目前我国的刑事申诉审查存在审查主体多元化、审查内容和程序不完善、配套制度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刑事申诉审查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取消法院审查主体地位,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刑事申诉案件审查委员会对申诉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区分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构建刑事申诉审查程序;完善律师代理刑事申诉制度,规范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制度,提高刑事申诉审查质效,并逐步将其确立为正式的刑事诉讼制度,推动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刑事申诉的公开审查是检务公开中案件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充分发挥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制度的积极作用,就要强化其公开透明性、多方参与性、中立性、终局性等司法属性,进一步畅通其与信访终结机制、不起诉制度的衔接,加强对公开审查运行的监督,规范受邀人员准入机制,提升申诉人地位,细化适用条件,完善救济和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公开审查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缺陷及其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诉讼实体真实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呈现出诸多缺陷。“无限申诉、无限再审”再审模式严重窒息着我国司法权威的生成并动摇着人们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用现代司法理念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制度重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审查刑事申诉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特别是人民法院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对于及时处理刑事申诉,防止错判,保护公民的申诉权,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审查刑事申诉的含义、组织形式、内容与方法和处理意见等问题,作点探讨。审查刑事申诉的含义审查分为诉讼审查和非诉讼审查两种。诉讼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查。它分为民事诉讼审查和刑事诉讼审查。这里重点谈审查刑事申诉。所谓审查刑事申诉,是指人民法院或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尤其是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刑事申诉检察工作重点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更加凸显,内部制约职能进一步强化,保障权利、化解矛盾的责任更加明确,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及人员面临着执法理念、证据审查判断能力、出庭支持抗诉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办案力量和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挑战.随着刑事申诉检察职能的全面拓展,要切实增强监督制约意识,着力加强申诉、赔偿案件办理工作,推进制度建设,落实工作保障措施,以推进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刑诉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决不服,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是提起再审程序的重要材料来源,对正确实现我国刑事诉讼任务具有不可或缺作用的一项刑事制度。由于法律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目前,我国法学界对申诉的性质、主体范围、申诉的理由、时效等问题颇有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重大刑事错案的不断曝光,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深刻反思。学者和司法部门主要围绕刑事错案的认定标准、刑事错案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防范刑事错案及刑事错案的救济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刑事错案的认定标准方面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观点。刑事错案产生的原因方面主要有: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案件事实认定的间接性及其法律适用标准的模糊性;落后的刑事司法理念和观念,导致司法活动的偏差;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司法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司法办案的要求;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及错案追究的负面影响等因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要进一步强化防范刑事错案的意识,坚守住司法公平正义的底线,通过健全制度和机制有效防范刑事错案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刑事错案的追责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权利主要应当包括:安全保障权、人格尊严、物质补偿权、知情权、申诉控告权、免证特权等。特别是对于证人应当享有的人格尊严和知情权等.应给予充分的关注。我们应当认识到证人权利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证人的权利意识并最终解决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有关证人作证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在司法改革中确立了多元化的刑事特别程序.但是,立法突进引起“文本法律”与“实践法律”冲突:司法适用率低、被告人权利保障不力、诉讼周期依旧漫长等一系列问题.意大利对刑事特别程序不断修正,平衡个人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权利主导型模式:一方面赋予被告人更多程序权利,限制国家权力;另一方面保留部分职权主义传统,赋予法官更多程序审查权和检察官更大司法权力.我国刑事司法也存在人权保障和司法效率问题,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的权利模式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是指公众对于刑事司法的承认、认可,刑事司法应当得到公众认同.刑事司法公信力不足有着“精英主义”思想等深刻原因,要实现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应当坚持常识性法律理念与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并协调好刑事司法与新闻媒体、法律监督机关、案件相关人员,以及与犯罪人等几组关系.这是重塑刑事司法公信力,实现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刑事司法职业伦理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符合法治期望而又立足现实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引领刑事司法职业者的司法实践,从而最大化地保障国家和社会以及人民利益.刑事司法职业者既是公务员又是刑事司法专门工作者,其职业伦理观应结合这双重角色加以界定.从公务员这一角色而言,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应包括忠诚原则、公正原则、责任原则、廉洁原则等内容;从刑事司法专门工作者这一角色而言,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应包括依法独立原则、平和原则、法益平衡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以及真实原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存在运行效率不高、信息共享和流转渠道不畅、检察监察监督不够、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直接影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个别单位有案不移、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降格处理等现象仍然存在,有必要从完善立法、共享信息、考评监督、提高素质等方面予以系统考量,不断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刑事申诉制度涉及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障与裁判的稳定性,关系到社会正义的实现。应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完善我国刑事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