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军 《工友》2009,(4):29-29
案例回放: 1996年6月至2009年2月,王某在武汉市某公司从事司机工作。其间,公司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也只是从2005年才开始签订,一年一签。2009年1月中旬,公司要求王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继续在该公司从事司机一职,否则将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工友》2013,(6):27-27
《工友》编辑部:我们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某化工企业的职工孙某最近书面提出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派遣公司与该化工企业在2003年时已经建立了劳务派遣合作关系,而孙某就是其第一批派遣职工。时至2013年2月,孙某已经在该派遣公司和该化工企业工作满10年。请问,派遣职工是否有权利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郑立勇郑立勇读者:关于被派遣职工连续工作满10年,可否要求劳务  相似文献   

3.
张永华 《工友》2011,(4):27-27
《工友》编辑部:年初,我到一家劳务派遣单位公司求职。我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务派遣公司将派遣我到一家公司工作,月工资为1800元。劳动合同还对我的工作岗位、工作期限等作出了约定。可我实际从劳务派遣公司领到的工资只有1700元。公司解释说,扣下的100元是中介费和劳务管理服务费。请问,劳务派遣单位能否向被派遣的员工收取中介费和劳务管理费?  相似文献   

4.
胡昌平 《工友》2008,(12):45-46
去年底,在一次到基层单位讲解劳动合同法的间歇,一个女青年悄悄地过来问我:“我是劳务派遣工,在单位工作快满十年了,到时候可不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呢?”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她:劳动合同法只是规定劳务派遣公司要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二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至于是否适用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规定,该法并没有明确。刹那间,我看到她的表情流露出深深委曲和失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运》2014,(8):55-55
案例:2008年,王某入职A公司,2009年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0年3月,王某接到A公司的解聘通知书。王某认为,A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遂将A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A公司辩称:王某的工作事项主要为数据录入,但在工作中经常出错,同事为此多次发邮件提醒他注意准确性。之后,王某给公司相关负责人发邮件,表示停止数据录入工作并多次拒绝参加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6.
纪树霞 《工友》2014,(8):18-18
正2003年10月,刚走出校门的常凯应聘到某工学院饮服部门,从事验收员一职。2008年1月,单位突然找到她,让她与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然后由该劳务公司将其派遣至原岗位工作,劳动合同期限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1日,劳务公司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常凯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所以就照办了。  相似文献   

7.
《工友》2014,(8)
正《工友》编辑部:今来函咨询三个问题:(一)某一名劳务派遣员工,与同一家劳务派遣单位连续两次签订劳动合同,每次签订合同期限两年,且被派遣到同一家用工单位工作。目前合同期已满,当其准备第三次签订劳动合同时,接用工单位通知,用工单位与劳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以劳务派遣方式使用编制外人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劳动合同用工中,劳 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引发的法律后果的逻辑解读应为:如果劳动者的 连续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则新用人单位负有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如果劳动者的连续工作年限 不满十年,其意义仅在于新用人单位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时,是否应当合并计算劳动者在原用 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的性质不应视为是属于被派遣劳动者的“新用人单位”,而通 过界定“逆向劳务派遣”或适用实质雇主判断规则,寻求用工单位承担实际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的裁判思路, 应当审慎。劳务派遣用工中,劳动者是否享有要求劳务派遣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亟待立法明确。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1,(7):26-27
《工友》编辑部:我于2010年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2年期劳动合同。近期由于派遣业务冷淡,外派工作时断时续,现在我已停工了一个多月。请问,停工期间,派遣公司是否应当给我支付一定的费用?贺其发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12,(10):25-25
《工友》编辑部:我于2012年1月1日与一家劳务派遣中心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一周后,我即被派往到一家公司上班。两个月前,公司得知我已怀孕60天,因担心我此后会影响工作,遂将我退回给劳务派遣中心。而劳务派遣中心既没有为我另行安排工作,也以我没有做事为由一直拒发工资,  相似文献   

11.
于郡 《工友》2011,(10):29-29
案例回放:刘某于1996年开始到某设计院从事保洁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6年,设计院将院内保洁等后勤服务人员转为劳务派遣,刘某于当年9月1日与某劳务派遣中心签订了有效期截至2010年8月底的劳动合同,刘某继续在设计院工作。2010年5月底,设计院认为某劳务派遣中心与刘某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决定不再继续聘用刘某。某劳务派遣中心于2010年6月初向刘某送达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某劳务派遣中心支付刘某工资至2010年5月底。  相似文献   

12.
《工友》2009,(10):42-43
《工友》编辑部: 我以劳务派遣形式在某企业打工,劳动合同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派遣公司的注册地在外省,一直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现在我要求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派遣公司只同意帮我在外省缴纳,但我却希望能够在我的工作地缴纳,请问我的要求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3.
余军 《工友》2007,(10):17-17
案情回放:农民工王某,通过武汉市某劳务派遣公司找了一份小时工的工作,签订了劳务合同,约定每工作1小时付给王某20元钱。  相似文献   

14.
《时代风采》2012,(1):27
问:我于2000年1月被聘于某运输公司担任驾驶员,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07年8月,公司要求我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同年12月,我与该务派遣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但仍在运输公司下属的车队工作。2008年1月,我要求公司支付身份置换前解除劳动  相似文献   

15.
简宇 《工友》2010,(9):27-27
案例回放: 王某于2009年10月21日进入某公司工作。2009年10月30日,该公司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王某发送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中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详细规定。当日王某以电子邮件形式回复公司,表示同意《劳动合同》的条款。前不久,王某以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共98条,其中用11条专章规定了"劳务派遣",立法者试图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不料,该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反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近年,劳务派遣突破岗位、时间和行业等限制,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有些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比例高达50%甚至更多。不少单位招工,事先就指定了劳务派遣公司,一些单位干脆解除与其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让员工与派  相似文献   

17.
马涤明 《时代风采》2008,(19):16-16
9月19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正式出台,最终出台的此部条例和之前的讨论稿相比,被业界称为“180度大转弯”,其中劳务派遣一章,删繁就简,由5条缩减为3条,对劳务派遣岗位的限制性规定几乎全部取消,因为“规定难度比较大,所以被拿下”。在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部长尹蔚民明确表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铁饭碗”,因为《实施条例》集中列举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14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10,(11):42-42
我是一家牛奶公司的送货员,属于劳务派遣工,即劳动合同是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在牛奶公司工作,由牛奶公司提供送货交通工具。今年5月,我在一次送货过程中不小心撞了别人的车,人无大碍,修车费花了2万多元,交挚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我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运》2014,(6):57-58
第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时告知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20.
韩大芳 《工友》2007,(6):10-11
——个人可以灵活就业。 职工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兴趣、爱好、擅长、时间、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某外国仪表公司需要一名高级管理人才。市劳务派遣公司推荐一名担任过大型国有企业领导职务的A先生,经过该公司考核后A先生获得了年薪128万元的岗位。劳务派遣公司也得到了近30万元的推荐、管理费。当A先生家中出现困难时,建议受派遣公司发邀请函帮助A先生的爱人、父母随A先生一起赴外国公司所在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