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工NGO作为与工会不同的农民工自组织,在农民工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草根之家"这一农民工组织的曲折历程,展现了我国农民工NGO发展中面临的合法性、独立性和资源短缺困境,从政府、媒体和组织自身三个方面来看,农民工NGO的发展,需要多元主体的力量来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NGO(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缺陷,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约束瓶颈,在参与社会危机管理活动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如资金物资匮乏,人力资源不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巨大的非均衡性等,这些因素制约着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草根NGO具有补缺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合、创新社会管理的功能,是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协同的积极力量。目前草根NGO普遍面临管理模式缺陷、自身能力不足、人力资源流失、政策环境缺失、资金环境制约、公益环境缺失的发展困境。政府部门应从创新理念、配套政策、培育发展等方面入手,为草根NGO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NGO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GO已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国内外的学者对NGO的理论界定是不同的。我国学者对NGO的界定与NGO成长的特定环境有关。随着改革的发展NGO在我国逐步兴起,这是有其必然性的。它的兴起对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政治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为此,应正确认识NGO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它对政治发展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震深 《工会论坛》2008,14(4):76-77
作为一种非营利性、非政府的自愿民间公益组织,NGO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NGO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而作用的顺利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却依赖于NGO组织自身观能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与NGO的合作困境,分析制约政府与NGO合作关系的因素。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构建政府与NGO之间互动合作关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单靠其中的一方就能完成的。所以,公共服务中政府与NGO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于构建两者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社会管理的“有序参与”并非NGO协同参与的全部,其制度化路径特征体现在规范、结构与认同三个不同层次.我国大都市社会管理中的NGO参与面临着制度空间不足、参与能力不够、利益诉求与表达渠道,以及与政府购买服务有限等困境,因而NGO既无法得到城市社会的普遍认同,也无法获得城市政府的充分信任.在当下背景下,NGO参与大都市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路径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政策激励、政府规制与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官办NGO的转型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求。我国官办NGO除了具有一般NGO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些区别于一般性NGO的显著特征:政府主导性强、社会功能薄弱、规范性差等。本文分析了我国官办NGO转型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并提出我国官办NGO改革的路径:划清政府与官办NGO的权力边界,实现政社分离;引入第三方培育官办NGO,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加强政府对官办NGO的扶持与监管;培植适宜官办NGO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NGO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GO作为现代社会多元治理的重要角色和“社会至上”理念的本质标志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重视,但在我国,NGO却仍然缺乏应有的发展环境与角色定位。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建立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模式,NGO的角色复位势在必行。政府、社会、公民以及NGO自身多方协作营造完整、系统的成长空间,是NGO实现良性发展与构建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0.
一般把没有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没有注册过的NGO,称为草根NGO。这类草根NGO的数量众多,且还在迅速增长,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有它们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但草根NGO往往存在着规模小、资金少、社会公信度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发展和作用的发挥。统一战线工作介入草根NGO,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国家和社会关系演变致使非政府组织的出现。非政府组织的兴起,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近年来我国草根NGO的涌现,以及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致使非政府组织发展遭遇瓶颈问题。本文以深圳壹基金为例,从政府的角度,对我国NGO的运作模式及发展困境的阐述,进而就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共利益主体和内容的不明确,加剧了实践中对环境公共利益受损不能实施有效救济的困境,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对环境公共利益受损实施救济的必要条件。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核心问题是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范围。应确立限定性二元原告主体资格机制。环保NGO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最适格原告。应从法律制度设置和运作模式上保障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优资格。  相似文献   

13.
现有国际环境法体系已经赋予环境NGO一定的权利,从而使环境NGO能够以"咨商"、"观察员"、"合作伙伴"、"法庭之友"等身份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但是,关于环境NGO的法律主体地位则存在争议,焦点是法律主体标准问题.依据权利义务标准,环境NGO已具备有限的国际环境法主体资格.因此,在未来国际环境法律秩序中,应构建多元主体的伙伴关系,重视环境NG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NGO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载体,只有不断增强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才能使其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目前中国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尚处于低水平的状态;NGO政治影响力的提高,有赖于NGO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为其发展提供能促型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NGO-公众参与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论述了NGO参与的优势及困境,同时还对如何完善NGO参与机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NGO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重视。NGO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和文化背景下,NGO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障碍。本文结合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案例,阐述了社区NGO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指出它的比较优势,最终认为社区NGO可以有效突破体制和文化障碍,培育公民精神和社会认同度,成功探索政府与NGO合作治理模式,打造NGO发展的良好空间,进而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执政党与NGO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服务与合作的关系.结合我国政治制度和NGO发展的现实,党对NGO的组织吸纳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执政之路.党通过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建设、吸纳NGO的精英人才、政策倾向和资源倾斜等途径,实现党执政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领导NGO、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草根NGO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草根NGO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因未登记注册而成为"不合法组织",这些组织反映社会需要却不符合法律要求。法律上合法地位的缺失,使众多草根NGO受身份资格的制约,普遍存在生存困境,发展倍加艰难。因此,降低登记门槛,变"许可登记"为"自愿登记"和"分类登记"是草根NGO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NGO介入社会保障有其必然性。我国的NGO还很不发达,面临着来自外部和自身的很多问题,如何发挥NGO的社会保障功能,还需要通过法律、自身建设等多种途径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境。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