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作为主要手段和内容。目前,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必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机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作为主要手段和内容。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必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机制,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是从军队民主开始的。遵义会议,是一次党内民主得到极大弘扬的会议。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特别强调民主的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恢复和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可持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核心是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党内民主。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础上,从深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发展,不断深化党的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用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推进党内民主的新方式,进行党建理论创新,从而推动党建实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我国政治权力的中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方式的变革必须首先从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开始,只有这种民主的发展得到了党的支持和推动,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要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必须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才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变革。本文首先论述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党内民主建设为突破口,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理论根据是:党内民主决定党的生存和发展;党内民主决定党的先进性;党内民主决定党执政的合法性;党内民主决定党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建设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举措就是:坚持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高度统一、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坚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民主制度基础和支撑,也是不断提高我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及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动力;科学发展党内民主能有效提高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科学发展党内民主能有效提高党正确决策和贯彻决策的能力;科学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内监督能力的有力武器。只有科学化、制度化的党内民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其开创性的工作能力,最终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党的制度建设道路是曲折的,期间有停滞,但更有突破,最终走向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党不断改革完善自身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健全完善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表明,党必须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党内规章制度建设,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坚持党内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努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党内协商民主,既是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的现实需要,又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要处理好"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的根本原则与党内协商民主""党员知行与制度践行"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形式,发展有序化的党内民主;强化基层党内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和谐党群关系,加强党群联系,筑牢党的执政要基,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试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党的建设要实现思想观念现代化、执政方式法制化、党群关系和谐化、党的决策科学化、党内关系民主化、党员干部素质知识化和党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坚持创新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升执政理念;改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创新的有效途径。学习型政党作为一种党建模式,是指将“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论运用于党的组织建设中,在内部树立起新的学习理念,不仅重视学习,而且善于学习,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党的群体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党内民主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为重要手段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性、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在中国共产党将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就从来没有终止过。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总结和研究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推动党内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我们党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沉痛的教训。不论是党在建国前局部执政的实践,还是建国后在全国范围60年的执政实践,都一再证明,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全局,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党能否可持续长期执政。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党要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始终保持先进性,实现可持续执政,就必须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发展和扩大民主,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建设,并为此进行了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内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完成我们党的执政使命,永葆我党长期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而要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确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各项事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败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阐述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对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的思路作了具体部署,对于推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建设对于党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增强党的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践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问题。要把党内民主从一些做法推进到制度建设上。近年来,各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执政和非执政的共产党中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我们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依据。本文拟结合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就当前党内民主建设有关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党执政条件下的民主与集中。民主集中制既是列宁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贯穿于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一条红线,是列宁党内民主的最大特征。民主集中原则的贯彻和运用,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长和壮大,为形成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各国党在对待民主集中制中的…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是党和国家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同样是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助推动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舍力。党内民主增量发展主要指的是在党内民主已有的、发展成果、发展水平和民主嗣度架构的基础上。渐进地、稳步地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民主增量不仅要求从参与民主的人民和社会团体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也应从参与民主方式和渠道以及运行机制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