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一位颇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不论是创作体裁还是作品主题的表现,都体现着她一直以来的独特风格,并希望以此来激发当今人们麻木冷漠的心灵,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情。而在叙事方式上的注重,更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独特的意蕴。《白雪乌鸦》这部作品通过空间叙事、暴力叙事和灾难叙事等方面体现出了迟子建一直以来的温情风格。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的叙事特征,通过对空间叙事、暴力叙事和灾难叙事等方面的阐述可以进一步把握迟子建的一贯风格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都市的历史变迁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化和成熟,也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从上海的书写者到寻找者和阐释者,从叙事空间的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叙述时间的静止到流动,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的差异,既阐释了都市上海的历史变迁,也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  相似文献   

3.
多角度叙事手法、时空倒错、拼贴三种叙事技巧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典籍小说的翻译研究常常忽视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问题。而作者的态度以及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在译文中重建,都由译者的叙事认知决定,译者在译文中重新建构心理空间,再现原文意义。本文从小说叙事的"外视点"与"内视点"阐述在英译小说时,译者构建相应的心理空间,对原文叙事角度进行传达与再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海猫鸣泣之时》这部作品的多层叙事中的回旋结构问题,本文试图揭示出后设小说的多层叙事回旋结构中的沉降、上行、回旋等结构在叙事学中一般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多层叙事在后设小说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在借鉴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小说和书信体小说的基础上,特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等方面有开拓性创新。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鲁迅用日记体形式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在叙事艺术上成功的奥秘: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使小说的独白式内容获得了客观化的品格;同时,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又传达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切入点,借鉴了包括叙事学在内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方法和视角,并在深入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刘易斯主要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作为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性、文本内涵和文化意蕴,进而挖掘出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特质、作家的文化情感结构和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故事的最后》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2013年度布克奖得主莉迪亚·戴维斯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位女大学教授和一名年轻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与传统小说专于描述情节不同,《故事的最后》并未纠结于叙事的细枝末节。国外学术界对戴维斯作品的研究,突出了其强调"自我"意识的主题和反传统的风格。从怀疑主义思维特质和散文化风格对《故事的最后》进行解读,增加了哲学思考的维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化风格对传统小说结构的颠覆。  相似文献   

10.
叙事伦理是由人类叙事本能产生的复杂而又无处不在的问题.叙事伦理既涉及到审美感受,又涉及到审美评价.由于其复杂且不纯粹的文本现象,以叙事伦理张力来比喻便于使审美感受具象化,同时为审美评价提供一个标准.张爱玲的小说复杂而又特殊,可以将其作为方法,根据叙事性作品的伦理交流结构理论,分析和解读张爱玲的小说,从而探究叙事伦理与审美感知及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叙事形态上独树一帜。其小说的叙事形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表述形式,更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性,能够表现小说的精神品质和艺术特征。品读范小青新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其叙述者是洞明世事的,叙述语言具有真情实意,叙述对象平凡真实,这些恰恰构成了范小青短篇小说与众不同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西方评论界视为加世纪女性主义和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从读者接受视角分析该小说文本,不难看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多重叙事视角以及隐喻性语言的叙事手段,不仅使小说独具一格,同时也给读者的解读活动留下了诸多悬念和空间,这些特色使小说《宠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虚拟时空的传奇——论网络玄幻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玄幻小说是新崛起的一种传奇文体,在网络文学界尤为流行,近年来已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写手和作品。从文体构成来看,玄幻小说融合了武侠、科幻、军事战争、网络游戏等多种文艺形式中的传奇元素。从思想内容的开掘看,除了继续多种传统传奇题材的话题,它在玄理的传奇化等方面有一些展拓。从更深层次说,它对现代人时空意识的变化也有所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14.
《棋王》是一部文化寻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叙事学原理与文化寻根的内在意蕴巧妙结合的典范作品。小说中叙事顺序的顺叙、倒叙以及插叙等方法得到了巧妙地运用,而且不同叙事顺序的运用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有着不同的意义:顺叙让整个故事有条不紊;倒叙使得首尾联贯;插叙又为小说增添了清新自然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浅析《红楼梦》中的“潜对话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对话叙事"手法并不是"先锋小说"独创、特有的叙事手法,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写王熙风出场时的一段,就有最成功的表现.运用"潜对话叙事"的手法,可以在叙述人物活动的过程中,制造出"空白点",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去填补和充实作品"空白点"的含蕴,进而达到领悟和体味小说作品深刻的内涵及把握人物性格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丈夫》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审美空白,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了夫权与经济利益的冲突。不露声色的叙事风格,爱憎流注其间。留下了多重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优美结构会让读者赏心悦目。《月亮宝石》的环形结构不仅愉悦了读者,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体现了作品的主题。环形叙事结构在结尾处又回到原点,形成漂亮的平衡形态。该小说中表面上的和隐形的两种环形结构互相补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借助"坠落的人"的具象化处理,超越了传统"9·11"严肃小说对创伤叙事的关注,将视线移至后现代普通个体的存在状态,揭示出后现代人各式自我疏离的精神境况,从时空二维启发个体对后现代存在与死亡的生命体验进行反思。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方向,试图重塑后现代人积极自为存在模式,为处于精神沼泽之中的人们探索了一条达致真正自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小说主要情节组成部分有百花齐放、海外游历、酒色财气阵等,李汝珍以乾嘉学者投身小说创作时采用"奇不入幻"的叙事选择,<镜花缘>不仅有对才学的展示,还有对以往小说传统的借鉴和创新,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徐坤的小说善于运用其独特的智性叙事策略,以戏谑的手法揭示新的历史时空下男性"精英"文化的败落,解构男权文化,试图构建新的话语秩序.在其小说<含情脉脉水悠悠>中,作者利用女性弱势地位和非"精英"的大众视角,以俗克雅,以弱胜强地揭示了后工业时代"知识"分子固守自己的"精英"地位,无力挽救逐渐被边缘化的历史处境的尴尬状况,以主体性的姿态向男性"主流"话语挑战,建构了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