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管辖第一条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海事争议,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航运事业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第二条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协议和一方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受理下列海事争议案件:(一)关于海上船舶互相救助、海上船舶和内河船舶互相救助的报酬的争议;(二)关于海上船舶碰撞、海上船舶和内河船舶碰撞或者海上船舶损坏港口建筑物或设备所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2.
<正> 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自愿达成的协议,将发生争议的事项提交给一定机构以第三者身份居中作出裁决,从而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社会,仲裁作为一种以非诉讼的途径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方式,正以其快捷、经济、灵活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备受欢迎。仲裁既不同于诉讼也不同于非诉讼的调解(如行政调解、民间调解),而是兼具司法性和契约性这样两个方面的因素。仲裁的司法性因素是指仲裁具有判决相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现行隶属关系不变,其受理案件的范围为国际经济贸易中发生的一切争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由你会根据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者参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经贸活动日趋频繁,难免发生一些经济纠纷。发生投资及与投资有关的纠纷后,包括台商在内的当事人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有效仲裁协议,提请双方约定的大陆任何一个仲裁委员会(不限于5个试点仲裁委员会,也不限于纠纷发生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委一经受理,双方当事人就面临一个如何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基础知识》诉讼法一章中,指出了人们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方式:诉讼途径及非诉讼途径。对于诉讼途径的民事诉讼方式,学生有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对于非诉讼途径中的仲裁法律制度却比较陌生。为更好地理解两大纠纷解决机制,有必要对两种法律制度作一比较。仲裁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事项,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居中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劳动争议仲裁与合同纠纷仲裁。民事诉讼指当事人因民事权益矛盾或经济冲突,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  相似文献   

6.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有4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内容中,涉及到有关“仲裁”的问题。因而了解“仲裁”,不论是对于学习课本知识,还是对于增加我们的法律知识都是有帮助的。一、仲裁的概念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法。因而可以这样理解,仲裁就是双方发生争议,请第三方来进行公断。二、仲裁的特点1.自愿性。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都是在当事人自…  相似文献   

8.
仲裁,是指各方当事人依据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交给各方同意的第三者居中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局载决。国际国内的丰富实践,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的情况表明,仲裁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解决商务纠纷的有效手段,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欢迎。祖国大陆1995年9月1日施行的《仲裁法》,是一部与国际通行的仲裁制度接轨、妥善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法律。据此,各地先后组建了100多家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为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  相似文献   

9.
小保:我是一名大型企业职工.我单位有的职工申请仲裁被退回.不知何故?据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促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杨和杰 《台声》2002,(6):48-48
台湾同胞甲(下称甲方)于1992年11月5日,在丙市与乙发电厂(下称乙方)签订中外合资经营合同。合同约定,甲方出资30万美元,乙方出资56万美元,共同投资成立丁公司(中外合资经营公司)生产经营美术装饰门。合同中对争议的解决明确约定:“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的仲裁程序暂行规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甲、乙双方在合作中产生纠纷,1998年1月21日双方达成甲方撤资协议,协议书…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仲裁委员会的行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为了规范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收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仲裁委员会交纳仲裁费用,仲裁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14.
仲裁是一项法律制度,又称作“公断”,即当双方发生争议协商不成,调解又达不成协议时,仲裁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目前,仲裁制度已经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海事、经济合同、劳动争议、房地产、技术合同、人事争议仲裁等七个领域里采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由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发展演化而来的,人事争议仲裁是人事工作在改革中开辟的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它对于建立现代人事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保障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南京台商张先生问:我在南京的公司准备就与客户的贸易纠纷,至贸促会进行调解,请问大陆贸促会调解协约的订立方式是怎样的? 答:在大陆,贸促会在经济纠纷的调解中,对争议各方当事人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达成书面调解协议: 一是合同中的调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调解条款为争讲解决条款,与  相似文献   

16.
顾燕 《前沿》2011,(24):93-95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国际商事仲裁之仲裁庭应由奇数个仲裁员组成,在没有仲裁协议规定的情况下,仲裁员的人数为三个。国际商事仲裁中,虽有一些国际统一标准,但法律文化在仲裁庭的组成及地位、仲裁进行之方式、事实披露及审前程序、证人证言之地位及庭审记录保存、当事人自治、裁决之作出方式等方面,仍对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和海上航运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同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范围,由原规定扩大到双方当事人协议要求仲裁的其它海事案件,委员人数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我进城在某建筑工地打工,去年的工资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拿到手。老板先是以工程未结算为由推托;到结算时间了,又以工程款未到位发不了工钱相敷衍。后来工程全部通过验收,房子交给了买主,可是老板却不见了。最近,经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组织调解,我和老板达成了30日内付清我全部工资的协议。可协议达成又快半年了,老板还不履行。我是否还需要找仲裁委员会重新仲裁?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作,根据《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事争议仲裁员(以下简称仲裁员)包括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 第三条 各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员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仲裁员实行聘任制。专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0.
高禾 《两岸关系》2001,(1):39-40
南京台商张先生问:我在南京的公司准备就与客户的贸易纠纷,至贸促会进行调解,请问大陆贸促会调解协约的订立方式是怎样的?答:在大陆,贸促会在经济纠纷的调解中,对争议各方当事人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达成书面调解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