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理论导报》2010,(7):44-44
从古至今,人有两大问题:一是生存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前一个问题是科学问题,后一个问题就是哲学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是指人们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重庆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也难免存在一些败笔。造成这些败笔的原因很多。既有区位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产业不能配套的问题等,也有投资环境的问题,少数干部作风的问题等等。但从深层次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思想问题,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就是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从问题入手,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世声     
《党课》2011,(19):123-123
一个干部的问题是素质问题,几名干部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一群干部的问题就要考虑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国民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环境问题表面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环境问题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技术问题和文化观念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问题复合体”。因此,要正确认识当前环境形势,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全面观察、科学分析、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既有实际问题,也有理论问题,并对此产生某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体现了哲学智慧,因此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一个伟大的理论家,都只能立足于他所处时代的社会实践,吸取前人的经验,提出解决他所处时代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是…  相似文献   

7.
党情     
刘云山:不能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表示,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的问题。“不能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不能用本单位机关干部职工反映的福利待遇问题代替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作风问题。”问题找得准不准要向群众反馈,整改措施实不实要接受群众评判。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更要有“问题意识”。借用康德的一个说法,调查研究没有问题意识则空,问题意识离开调查研究则盲。“问题意识”不仅指向思想理论本身.更是面向现实生活与时代问题的。一是要带着问题下去。在社会加速转型、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地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2,(9):24-24
理论不针对问题、不研究问题、不回答问题,不从问题开始,就会失去价值。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启发和引导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们需要理论就是要从中找到被问题困扰而百思不解的答案。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论选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所关心的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不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而是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是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是搞不搞改革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开放的问题;不是坚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问题,而是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的问题。这些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回答。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有效的实现途径,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正确回答这些重大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调研,带着问题干事。这里面蕴含了一种警钟长鸣、勤勉务实的精神状态,也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想问题是前提。想问题是一种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表现。我们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脑中不断地"装事",学会举一反三,具有把各项工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习主席在雾霾天里走访北京南锣鼓巷胡同,视察水厂时还不忘追问地沟油的去向。这种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问题的做法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让大家敬佩。发现问题是水平、揭露问题是觉悟、直面问题是胆识。能不能做到直面问题,敢不敢解决矛盾,检验着党员干部有没有担当的勇气,有没有为民服务的情怀。敢于不敢于直面问题,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天下之事有难易乎?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15):34-35
直面问题,指出问题。直面问题是一种清醒意识和大智慧,指出问题则是直面问题的逻辑必然。在“文革”结束前的一年的时间内,邓小平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报告中,无一例外不是在谈论“问题”,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政治视野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以整风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着力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照镜子摆问题既是前提也是关键。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才能集聚教育实践活动入脑入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党代表是常任制条件下党的代表大会的主体和组织细胞。本文从常任制党代表的产生问题、素质问题、结构问题、职责权限问题、保障问题、制度建设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党代会常任制的党代表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2):51-51
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在众声喧哗中听清楚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更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提出问题,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以责任担当研究问题,以政治智慧回答问题,以实干精神推动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问题意识,对问题或者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或者遇到问题绕着走,生怕惹火烧身,或者漠视排斥,采取鸵鸟战术,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举起套话空话的盾牌。小问题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人为地成为顽症、老大难,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8.
杨诗龙 《学习月刊》2009,(18):139-139
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通过理论武装,解决新形势、新任务条件下的方向问题、理念问题、思路问题、制度问题、方法问题、作风问题等,推动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细节问题,进而全面履行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9.
陈喜庆 《求是》2012,(12):57
领导干部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不好问题就当不好领导。辩证认识问题、正确对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是努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1919年曾专门起草了一个《问题研究会章程》,列举出当  相似文献   

20.
颜忠 《奋斗》2003,(8):34-34
省委、市委抓“两风”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说切中时弊,非常必要和及时。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即为廉洁从政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即为勤于从政问题。“两风”建设就其根本而言是世界观问题,其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施问题,其关键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