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2.
戴玉 《南风窗》2014,(22):17-17
高校老师群体的公众形象十分堪忧。从“砖家”到“叫兽”,现在又增添了“禽兽”的绰号。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近日被网友举报强吻女学生,并且还“有图有证据”。王小箭事后对媒体表示,他已退休,这两名当事女生并非他的研究生,并称他带学生实践和交流的风格就是“连说带哄”,照片上就是他“哄”的时候。此说一出,无法服众。王小箭最终被“停止教学活动,降低退休待遇”。  相似文献   

3.
韩冬 《法制博览》2010,(6):62-62
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已经相当的武断,他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了,就连总参谋长朱可夫元帅给他提的建议。都被他当面痛斥为“痴人说梦”、“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4.
获得大学学士的、梦想“干大事、发大财”的年轻人吴俊做梦也没想到:他刚刚在网络上疯狂半年,才步人发财“轨道”.就遇到了网络整治“风暴”,他被重庆网络警察追踪、缉捕,破灭了发财“美梦”不说,一头栽进了高墙铁窗,还要在囚牢支付10年半的美好青春。  相似文献   

5.
张明 《法制博览》2008,(20):35-35
他“旗下”的55名学生,33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考进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牌大学;他让一个极度厌恶数学,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考入北大;他将“打遍全校无敌手”的学生,转变成优秀班干部;他总是放大学生的优点、淡化缺点……他被学生称为“神奇教师”,“心灵导师”。  相似文献   

6.
杨荫榆之死     
刘玉真 《法制博览》2010,(19):50-5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凡是被鲁迅批评过的人物,我们都在心里把他打入了黑名单,称之为“反动文人”、“走狗”。如果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他们观点的反动,那就称他“帮闲文人”。但是,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鲁迅也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的言论并不都正确,被他批评的人不都是坏人,遭到鲁迅多次讽刺的杨荫榆女士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7.
张威 《工会博览》2010,(15):10-11
2002年6月20日,时任北京市经委副主任的他带着市委领导的信任与希冀,走上了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岗位。从此,他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徐和谊。一年后,在徐和谊领导下的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被评为了“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四年后的2006年10月,徐和谊再次被调整岗位,走马上任,成为北汽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北汽控股公司年产销量已突破100万辆;旗下北京现代公司、北汽福田公司、北京奔驰公司等企业发展势头正猛。更引人注目的是,2009年他率领团队成功竞购萨博资产,为了让尘封已久的“北京”牌汽车重新焕发光彩,他正在勾勒一幅“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技术路线图。2010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8.
少壮与老姜     
日前,广西桂平市一名信访办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强拆而踏入了上访的道路。他得到的仅有的“优待”是,工作人员给“老领导”倒茶,让他快点签上名,好排得靠前一点。他自言“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他被《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学习报》社评为全国“杰出作者”,被重庆市教科院评为“优秀教研组长”,被职改办聘为“重庆市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400篇,有6篇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与他人合编的六种教辅读物在市内外畅销……  相似文献   

10.
清秋子 《法制博览》2010,(17):16-18
一朝被蛇咬 百年怕井绳 宋太祖赵匡胤开困以后,看看四周都是割据政权,“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他睡不着了,要一个一个地收拾。掂量了半天自己的斤两,没敢去动北边的“北汉”,因为北汉后面有大辽撑腰。他和宰相赵普商定了平定天下的战略,那就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相似文献   

11.
付少玮 《工会博览》2013,(30):20-22
以一首《窗外》成名,早年被媒体誉为“内地郑智化”的歌手李琛。其实在圈里一直是以“抒情歌手”站位的。李琛,有情。知恩。在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方面,他一个不缺,用他自己的话说“很知足,该报恩了。”虽是歌手.但李琛的报恩方式绝不仅仅是用歌声。报国,他担任了北京残奥会、广州亚残运会的形象大使;报家,他在母亲、妻子、儿子心中就是可依靠的一座山;报社会,他作为良师益友,多年捐助的失学儿童一直是他的牵挂……  相似文献   

12.
杜学峰 《法制博览》2009,(17):24-24
1627年的冬天,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了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内阁、六部、都察院的人臣“定阉党逆案”,对阉党分子进行彻底清查,根据各人罪状作出惩处结论。所谓“阉党”,是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一伙政治人物。崇祯帝之前,是他哥哥朱由校(天启帝)在位。此人昏聩无能,喜欢做木匠活儿,把朝政交由魏忠贤把持。魏忠贤手中权力无限膨胀,异己力量被他诛除殆尽,朝廷全无人才。为了讨好魏忠贤,各省都建有他的“生祠”(祠堂里塑有他的像,刻碑歌颂他的“功德”)。千古未有的造神运动,把这个掌了大权的阉人推上了个人崇拜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29-29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14.
何虎生 《法制博览》2011,(15):28-30
康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败类。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借“抢救运动”为名,残酷打击了一大批忠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与林彪、“四人帮“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罗织罪名陷害贺龙元帅,阴谋残害国家主席刘少奇。然而。历史是无情也是公正的,十年动乱结束后,这个跳梁小丑的骨灰终于被“请”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5.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16.
儿子刚刚学会写请假条,便声称“爱好文学”,星期六一大早就闹着要买文学作品。我被他吵得头昏脑胀,一咬牙扔给他100元,让他到正规的书店“文学类”书架上挑几本自已喜欢的,就算对他的素质教育吧!  相似文献   

17.
《法制博览》2009,(15):39-39
关公本是三国时代的一个历史人物,史书里的关羽只是从“将”变成“侯”,并未变成一个神。根据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关羽是个乱世英雄,长着一脸络腮胡须,作战很是勇猛。他与刘备“誓以共死”,不买曹操的账,“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后因荆州战事失利,关羽死于现在的湖北安远一带。关羽的一生中,被封过两次,一是在为曹操斩颜良后被封为“汉寿亭侯”,还有一次是在死后被蜀国追谥为“壮缪侯”,但当时所有的史料都没涉及他是神。那么,关羽究竟什么时候成了财神的呢?  相似文献   

18.
尹鸿伟 《南风窗》2007,(8):17-19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中这几句形容世事兴衰无常的经典台词,恐怕要被改成“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被查了”,因为中央又开始新一轮的清理政府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了。  相似文献   

19.
名人书趣     
周洪林 《法制博览》2009,(14):41-41
朱彝尊“晒书” 清代学者朱彝尊,有一天躺在荷花池旁,袒胸露肚地晒太阳,恰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碰见,问其原委。朱叹道:“我一肚皮书派不上用场,都发霉了,晒晒太阳,免得霉烂。”康熙回京后,招其面试,见他满腹经纶,便当场封了官。后来,人们在当年他晒太阳的荷花池旁筑了一个“晒字亭”,朱彝尊“晒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了。  相似文献   

20.
阿庆 《工会博览》2008,(22):45-45
在史书上权万纪是个博学清廉的好官.可是一部《贞观长歌》让他变成了贪财好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坏东西.相比之下,《大汉天子》里的汲黯还不算冤.他的道德品质没有被“戏说”.只是智商被“戏说”成了“二百五”.汲黯在剧中是专门为主父偃准备的配角.似乎什么也不懂.以便反衬出主父偃的睿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