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10,(2):56-56
新春佳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无论男女老幼,也不论城市农村,每到过年大家都很开心。但愿今年这个春节,大家都能过得幸福与欢乐,平安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我听到了几个读者的相同感慨:他们称爱看贪官落马,最近一年多来都“看得很开心”。但长此下去,感觉这些原因基本上大同小异,他们对这类新闻也感觉到了“疲态”。不过在过年7天里一下子少了这些新闻,突然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春节已过,大红门服装商贸城依然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一名个体老板说:"自从开展了‘三心’文化法制工程,做买卖越来越开心,我们的心境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相似文献   

4.
世界     
铁凝 《党课》2011,(20):125-127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应该往旅行袋里装什么了——都是些过年的东西,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与乡下的娘家团聚。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9):124-124
黄历不算是什么文化遗产,可在过去的年代里,却是过年时几乎家家都要购置更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逝去的炊烟     
春节前夕,母亲打来电话,说我这几年都没回家过春节,今年说什么也要回去过年,尝尝她亲手做的“农家乐”。  相似文献   

7.
姜淑丽 《党课》2014,(1):96-99
案例回放:在外打工的陈前系家中独子,30多岁的他至今仍单身,为此,父母很是担心,并下了“死命令”,要求陈前在过年的时候必须带个女朋友回来。为了能让父母亲过个开心的年,陈前煞费苦心,并在朋友的建议下“租”袁春为临时女友。  相似文献   

8.
左进  董婷 《当代党员》2013,(9):50-51
“‘张妈妈’,这学期我考了全班第三。”“我爷爷熏了您最爱吃的香肠,过年给您送来……”“我好想过年哟,过年就能见到‘张妈妈’了。” …………  相似文献   

9.
位置     
周波 《当代党员》2008,(9):64-65
好多人都知道李四要提升,不过最近这种说法开始降温了。李四是学校数学教研组的组长,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前些日子传出李四要升任校教务处主任了,大家都很开心,都说李四的能力和人品不错,领导是慧眼识英才。  相似文献   

10.
左进 《当代党员》2014,(3):42-43
1月10日,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云阳县故陵镇的王明海老人却早早地准备年货了。 “儿子说今年应酬少了,过年要回来陪我一个星期呢,我要早点准备。”王大爷说。  相似文献   

11.
热词     
《廉政瞭望》2012,(3):9-9
拼年 留守城市的单身白领往往最怕过年.别人都热热闹闹,一家团圆,而自己则形单影孤,徒有伤感。“拼年”就是应对孤独的一个新过年方式,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不能回老家的都市人群,通过邀约其他留守族或老乡一起过年,打破留守异乡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2.
别让春节变“春劫” 花钱如流水,春节变“春劫”,过年真不易。因过年而“叫苦不迭”,主要是因为人情压力山大。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举手投足离不开人情二字。当然不能简单地给人情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重人情,尚礼仪,礼尚往来,传递情谊,本是我们一个淳朴的传统。然而,当人情变成了“债”,不见了人情只剩下“红包”的时候,又还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过年的母亲     
倏忽之间,兵已做了十四春秋,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诉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1):124-125
农耕社会中,图画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过去老百姓过年少不了要贴年画儿。年画儿年年要换新,是春节喜庆的重要标志。年画的内容主要是“鲤鱼跳龙门”“莲生贵子”“麒麟送子”“年年有余”之类,都是吉祥图。  相似文献   

15.
儿时的春节     
儿时的春节,虽说时光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记忆犹新,往事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又出现在眼前…… 与其说"春节",我更愿意叫"过年".小孩都盼年,进入腊月,年在孩子心里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年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在我家,最忙的就是母亲,她每天晚上都要忙到深更半夜.因为那时要把麦子变成面粉,就要用石头磨来磨,而且要磨四五遍.最白最好的面当然是第二遍,越往后的面就越差.最好的第二遍面当然是用来包饺子.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10):117-117
馈送上司。清代官场有下属向上司馈送钱财礼物的规矩。逢年过节及上司有喜庆事如贺寿、迎娶、生子等,做下属的都要馈送钱财礼物。直接的上司,几乎每月都要孝敬。此外还有一些临时的殷勤,如送时鲜土特产等。年节喜庆时的馈送都有一定的“尺寸”,要按上司的官位确定数目。《官场现形记》写州县衙门馈送上司的规矩:“向来州、县衙门,凡遇过年、过节,以及督、抚、藩、臬、道、府六重上司或有喜庆等事,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过年     
土家族过年,有过小年和过大年之分。小年过的是腊月二十三;大年要比汉族提前一天,即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有的地方叫“过赶年”。提前一天过年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明代嘉靖年间,正值年关,朝廷突下圣旨,调土家族士兵赴苏淞协剿倭寇。按路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等过年就得出发。为了便于这些已集中起来马上就要离开家乡走上战场的土家族官兵过了年再走,就决定提前过年。过年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其他民族官兵一道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其他民族官兵一道将倭寇击败。由于…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4,(3):58-58
老黄是福建宁德一个政府宿舍小区的门卫,这个小区住着政府各部门的人,每年一到过年,送礼的人就特别多,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把小区门口都堵上了,老黄既要维持交通秩序,又要忙着登记,  相似文献   

19.
年初岁尾、佳节相连,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到最困难的基层群众中,给他们送去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及过年所需资金,也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这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可广大老百姓对“送温暖”有五盼:一盼把温暖切实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手中。据了解,有个别地方出现了受“温暖”的对象并不都是特别困难的群众的现象,大家对此意见很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个别领导把“送温暖”当作“送人情”,不仅败坏了“送温暖”的名声,更达不到“送温暖”的目的。基层群众建议在“送温暖…  相似文献   

20.
乡下过大年     
刘守林 《党课》2013,(5):101-102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日子了。春节的“隆重”,尤其体现在家人团聚。因此在外工作无论多忙,总是要回乡过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