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是部门主义在地方法规中的表现和反映,是造成地方性法规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地方立法速度,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谈谈一管之见。一、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的表现其一,随意扩大部门职权。这是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最突出的表现,它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许可过多过滥。行政许可是行政垄断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相反映。行政垄断根植于我国特有的"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实质上是一种主观行为支配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是  相似文献   

2.
2012年7月12日下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锋主持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座谈,听取代表们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引端、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铁平、选任联工委主任孙培新参加了接待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邸瑛琪在座谈中说,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限权,绝对的权力是必须要限制的,如果出台的法律都是规范老百姓的,那么这种立法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他认为,立法要有广泛征求民意的渠道,不能搞部门立法,只要是部门立法就有可能带有部门利益。  相似文献   

3.
制定《护士法》 建设“护理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改革卫生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建设一支品德好、业务精的高水平医疗队伍的工作仍然进展不快,特别是对护理队伍的建设,还没有被医疗机构各级领导所充分重视。除了每年的护士节和大规模地疾病流行时大家想到了“白衣天使”之外,平时很难把护理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卫生部门立法已经不少,可是早在1985年就已着手起草的《护士法》,2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出台,不能说不是指导思想上的一个差误。“医”、“护”不能分开,这是医疗工作的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已经实施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的制定却尚无音…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11,(3):4-4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马宏伟的文章说,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怎么分,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是怎么做的。做蛋糕的方法不同,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同阶层、群体在分蛋糕中地位以及能分到份额的不同。所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不能局限于怎么分蛋糕,还要改善做蛋糕的方式。应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完善竞争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途径,提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地方立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部门不适当地强调部门的利益、扩大部门的权力。一些专家和立法工作者将这种问题称之为"部门利益倾向"。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立法步伐和立法质量的突出障碍。因而,探讨在地方立法中如何克服"部门利益倾向"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部门利益倾向"的表现与成因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明确写入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之中,但要在刑事法治领域真正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则必须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罚的执行三个环节融入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常识、常情、常理,在刑事立法时将常识、常情、常理抽象到各刑事法条款中,在刑事司法时将常识、常情、常理还原到具体的案件中,在刑罚的执行环节将常识、常情、常理融入到各种行刑中,从而在刑事法治领域彻底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立法活动实质上是分配利益蛋糕的天平,界定社会关系的准绳,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利剑。2007年起实施的各类法律和浙江省的地方性法规,集中反映了立法关注百姓生活,立法促进民主法制,立法协调各方利益的“和谐”思维,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及防范对策□刘运龙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是部门主义在地方法规中的表现,是造成地方性法规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地方立法速度,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谈谈一...  相似文献   

9.
要防止立法部门利益化,在立法每一个环节中,尤其是审议过程要严格把关,防止部门利益色彩渗透进来。立法中的部门利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生常谈正说明情况普遍存在,也因普遍存在而不得不谈。事实上,在7月下旬的重庆市三届人大第十一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一些法规审议中慷慨陈词、激烈建议,也实实在在地"炮轰"了地方立法中的一些部门利益。  相似文献   

10.
民主视点     
辩论机制促进民主立法在《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上,首次引入了辩论机制。这开了全国之先河,是有助于立法走向科学民主的创新之举。"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是人们对我国立法弊端的尖锐概括。可喜的是,近年来的立法活动中,从邀请专家座  相似文献   

11.
今年起、重庆市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立法回避制度,并规定与某一立法项目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参与法规的起草、审查和评审,也不主导立法进程。根据立法回避制度,有3种类型的立法项目应当实施立法回避:主管部门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原则上部门回避;专业性极强,需要借助专家智慧的,原则上相关部门回避;综合性跨部门的立法项目,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则上单一部门回避。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一堂《政治经济学常识》课,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处理一次节外生枝的“乱子”的成功。这位教师在介绍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之后,指出这是马克思作出的一种理论上的划分,不能等同于现  相似文献   

13.
立法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立法工作实际变更立法计划,即对已经付诸实施的立法计划中的立法项目、提案主体、提报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是一种正常的立法现象。然而,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审查机制不健全、运行程序不规范,致使立法计划变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立法机关随意增加立法项目、变动提报时间,给立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一是冲淡了立法计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立法计划的随意变更,特别是盲目增加立法项目,打乱了原有工作节奏和步骤,使立法计划应有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二是破坏了立法工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一些部门为了实现部门利益法制化,不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提报立法项目,在立法计划确定之后,多方争取提案主体支持,冲挤立法计划,绕开审查程序,实现年中立项,结果造成立法环节的脱节和立法程序的混乱。三是影响了立法质量和社会效果。在工作力量有限、审议时间有限和立法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势必要增加审议机构和具体工作部门的压力,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特别是一些新增立法项目,由于立项仓促,时间难以保证,以致调研不深入、论证不充分、修改不细致、审议不认真,草率过关,很难保  相似文献   

14.
娜仁高娃 《前沿》2009,(6):50-53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要正确的理解它必须区分它在常识世界的哲学世界中的不同意义。哲学思维是建立与常识思维中又超越常识思维的辩证思维方式。唯物论的基本思想在常识世界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在哲学世界中又不能简单的用经验来证明,我们因该站在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来,我国地方立法工作成就显著,已建立起一系列法规制度,覆盖了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加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也要看到,地方立法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的需要,当前地方立法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重复立法,照抄照搬法律、法规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在立法工作中,学习借鉴国家立法经验和兄弟省、市的作法,是完全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有些部门不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联系本地实际,比较鉴  相似文献   

16.
扼制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人大研究》2004,(5):38-39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是指某些行政部门利用其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协助国家制定行政法规时,在法规中过分强调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力图通过立法来维护、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和弱化本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破坏了法制的统一。由部门利益驱动的权力扩张和部门权力争执,使得行政立法在膨胀中趋向混乱,破坏了法律体系的等级有序、协调一致,损害了法治的权威和尊严。其次,它背离了法治精神。行政部门超出通过…  相似文献   

17.
今年起,重庆市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立法回避制度,并规定与某一立法项目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参与法规的起草、审查和评审,也不主导立法进程。根据立法回避制度。有3种类型的立法项目应当实施立法回避:主管部门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原则上部门回避;专业性极强,需要借助专家智慧的,原则上相关部门回避;综合性跨部门的立法项目,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则上单一部门回避。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人大》2008,(3):26-26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日前强调,在立法过程中,要避免政府部门“争权而不负责”现象,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应该建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必受罚的机制。毛如柏特别提出,在将来的立法中,必须解决政府部门通过立法揽权的问题。“过去有这样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9.
一、拓宽立法渠道,建立法规案起草回避制度受部门利益影响较大是当前地方性法规的一个突出问题,它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直接的现实原因。现在地方性法规大多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来起草,这种过于单一的立法渠道为部门利益在法规中过多反映提供了直接的条件。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20.
立法异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海毅 《公安研究》2002,(10):80-82
立法异化是指享有立法权限的部门在立法过程中违背法律精神,为了部门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借国家权力,谋部门利益;为争地盘,互不相让;抛弃国法,另立特权。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立法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