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整风学习,根据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会议由9月7日至10月6日,为时一月。 毛泽东在第一天的开场白里,交待了这次整风的意义和目的,又再次点了王明的名,语言还有点尖刻。在毛泽东讲完后,博古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说: “……抗战时期党的路线问题,我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有两条路线,一为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正确路线,即布尔什维克路线;一为王明在武汉时期的错误路线,这是孟什维克的新陈独秀主义。我当时参加了长江局的领导,根据今天的认识作自我反省,认识到存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了一个关于时局与学习的报告,第一次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公开点名批评王明路线。毛泽东认为,把王明路线揭出来,公诸于众,是时候了。他在会上总结王明的错误有四:一、以速胜论反对持久战,二、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反对独立自主;三、军事上反对游击战,主张运动战;四、在组织上闹独立性,不服从中央,闹宗派主义;毛泽东归纳说,这是一条投降主义路线,这条路线在1938年时曾危害过党。全党各地差不多都受到了影响。直到六中全会才在政治上克服了。毛泽东还揭露说,王明最近两年,一面养病,一面还在做破坏活动,向一些人讲怪话,批评中央不对,我们要有对付党可能发生破裂的准备。 毛泽东处处以一个谋略家、战略家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事物。一滴水可以反映出一片海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发动的整风运动,岂能因王明的生病而中止? 整风运动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还在1943年春天对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因为在前年的整风会议(即“九月会议”)对苏维埃运动后期的路线错误进行揭发和批判以后,这条错误路线负有较大责任的同志,很难再在中央书记处继续工作,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于是洛甫深感工作很不适应,主动要求到农村去作调查研究。缘于他过去在这方面太欠缺了,需要及时补补课。他决心用实际行动接受大家对他的批评与帮助,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在1942年的1月,洛甫向中央提出申请,便领着一班人,包括他的妻子刘英(共十人)离开延安,深入到陕北的神府、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的兴县等地,作了几十个村庄的农村调查。 于是,从1942年初起,洛甫就不再参加中共书记处和政治局的会议。博古在遵义会议之后的鸡鸣三省那个地方交权后,在中共就不负主要责任了,只分管《新华通讯社》与《解  相似文献   

4.
延安春秋     
编者按:《延安春秋》系《长征》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遵义会议纪实》和《草地惊变》本刊都曾作过选载,深受读者的喜爱。 《延安春秋》主要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草地惊变之后,毛泽东等率部来到陕北,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上、政治上的斗争。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在书稿出版之前,征得作者的同意,本刊优先选载其中两章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理想和信念,是一条绵长而坚韧的纽带:理想和信念。也是一个激越而亢扬的音符。它不仅能够把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信任、高度团结的战斗集体.而且能够使他们在一致的追求和共同的事业中建立深厚的友谊.实现心灵的沟通.达到精神的契舍,并在这个过程中谱写出人类最为壮美的时代乐章。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11,(2):3-11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高级干部的学习是延安学习运动的重点,为全党普遍整风作了重要准备。今年是《改造我们的学习》发表70周年,本刊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选取延安学习运动期间有关高级学习组的一组文献,供研究参考。其中《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关于各地应即组织高级学习组的指示》等几篇文稿,曾在我室刊物《文献和研究》1984年第8、9期内部刊登过。为保持文献原貌,所刊文稿除明显的错、漏字分别在〈〉和〔〕号内校正,或加注说明外,其他均未作改动;原件无标点的加了标点。为阅读方便,部分文稿重拟了标题。  相似文献   

7.
林木 《党史博览》2011,(7):2+57-F0002,F000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五个地方,完整、紧密地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壮大直至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记者、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周恩来传》里写道:“周恩来未成为一名他的家庭希望他日后成为的达官贵人,他少怀大志,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甚至没有一只属于他的皮箱,他就这样走进了北京,开始肩负起从根本上改造世界上最大国家的任务。”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周恩来一生遇险无数次,其中在延安劳山遇刺,是最意想不到,也是最惊险的。周恩来自己也说:“我一生遇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  相似文献   

9.
楔子 抗日战争时期,古长城脚下的遵化县,有个传奇人物姓周名庆林,字盛征;自拆其周姓为“十同”做化名;人们都叫他“大神”。何以落下这么个颇有些怪异的绰号呢?皆因他不但个头儿高大,四肢五官无不比一般人大一套,而且能耐也大,他为了抗日,披肝历胆,置身虎穴,屡建奇功,颇具传奇色彩,故被我抗日军民尊称“大神”。倘若要问他到底怎么个神法,还须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0.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好久没有在荧屏前看到如此弘扬正气、拍摄大气而又富有才气的专为我国高科技战线的优秀知识分子传神写貌的长篇力作了——这是我连续两天观罢16集电视剧《问鼎长天》后发自内心的赞叹。是的,在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伟大时代,我们的社会主义荧屏,理应为奋战耕耘于高科技战线的优秀知识分子立传。这是文艺奏响时代主旋律的题中要义。由航天工业部、中央电视台和长春电视台联合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的大地图,这三个地方分属于江苏省、陕西省和河北省。可是,您知道吗?这三个地方都与开国总理周恩来有着不解的情结。对淮安的故土之情淮安,是座位于苏北腹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伟人周恩来的诞生地,自1898年的3月5日出生,他在这儿生活了十二个春秋,直到1910年春天才离开。1964年8月日2,周恩来利用星期天,召来他的在京亲属到西花厅谈家史。周恩来深情地说:“我生在淮安,满嘴的淮安口音,所以我不能不承认自己是淮安人。”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接受一位新闻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38年了,我没有回过淮安,想来母亲坟上已白杨萧萧,可我…  相似文献   

14.
正24年来,万道勤用一把扫帚书写着无怨无悔的马路人生,先后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环卫工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2020年11月24日,满怀喜悦的万道勤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道,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次,她作为乌蒙山腹地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接受党和国家表彰。  相似文献   

15.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6.
瘦小的身材,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手上结满厚厚的老茧……他,就是26年如一日默默护路的“全国劳动模范”、渝北区大盛镇养路工人靳克胜。  相似文献   

17.
在危急关头,谭震林想的是毛泽东的安危1929年2月1日,谭震林随红四军主力部队来到江西南部寻邬县吉潭乡圳下村宿营。自从下井冈山后,前委分工谭震林担任工农革命运动委员会主任,负责地方群众工作和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养成了习惯:每逢部队离开驻地前,  相似文献   

18.
正时间如白驹过隙,倏忽间,《红岩春秋》已出刊200期,临近30周岁了。作为曾经参与办刊的杂志社老人,如今怔对摞至人高的杂志,在心里一遍遍过滤以千万字计的刊文刊图,总觉得脑后有无数眼睛在盯着,目光温暖而殷切。殷殷情愫,来自原南方局老同志和原川东地下党老同志以及市级老领导为主体的前辈们。尽管他们多数已相继辞世,但他们对这本刊物的关爱、支持,对后辈办刊人的教导、鞭策,一切恍若昨日,历历在目,余温尚存。这就是《红岩春秋》的血脉,也是支撑《红岩春秋》历经坎坷,一步步走至今日并抽枝绽绿的根。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中华大地,4万万中国人民顿时欢呼雀跃。人们纷纷上街游行,欢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在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笑了,延河水笑了。毛泽东欣然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7,(10)
<正>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编辑的《天下一轮春秋月》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党建》杂志近年发表过的文化散文之辑录,余秋雨、冯骥才、贺捷生、铁凝、张抗抗、何建明、丹增、阿来、李存葆、王宗仁、张海迪、梅洁、吴为山等联袂推出。该书由三个篇章组成:《仰望篇——那些站在高峰上的历史文化名人》;《品味篇——那些滋养心灵的名篇佳作》;《铭记篇——那些文史留名的文化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