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减贫治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不同致贫原因进行精准施策的扶贫新模式。政府兼任多重角色的主导模式须向引导协调者转变,向协同参与式转变,从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考核机制、优化政策执行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等方向转变政府角色,积极引导和协调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转变政府角色和实践多元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
孙彩红 《行政论坛》2010,17(1):37-40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不同,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定位也不是单一的。不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还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指导来看,单纯强调“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会对政府改革实践产生误导。因此,对于政府职能动态调整转变和改革目标要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各国政府经济职能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之上的。中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不同受到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发展阶段上,其经济职能的重点、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各有其特点。通过中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失败”与“政府失灵”对经济活动有着不同影响 ,关系到政府职能的界定。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对“政府失败”与“政府失灵”的界定 ,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五大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有五大取向:从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从政府单一管理向多元主体共同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6.
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天然的契合点.行政合同在我国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涵盖教育、经济、治安管理等重要领域,形成了服务行政的生态网.与传统政府行为规制不同,在行政合同视角下对政府行为的规制正经历三重转变,即:权力命令向权利商定转变;单向服从向公开竞争转变和传统救济向多元救济转变.加强对行政合同的研究,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局: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转变合约的实施缺乏第三方承担,在第二方承担也缺乏力度的情况下,这个合约的实施主要依靠第一方--政府承担.转变政府职能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接受者和制度决定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效用函数,所以政府职能新制度无法通过行为自律在地方政府中得到充分实施;同时,中央政府作为第一方内部另一个主体,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监管力度不够.这样,地方政府职能难以转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系改革核心,机构编制资源优化管理应该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政府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管理就是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的政府间实现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我国现行的政府体制下,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等因素难以实现编制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制约了政府职能配置理念的实现。在有限机构编制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机构编制优化管理的推进应该在政府职能顶层设计的背景下进行,然后以顶层设计为主线,从机构编制资源管理的保障机制、推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三个方面推进机构编制资源优化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引发了政府的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实现政治主导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第二次转型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转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事业向公共事业转变、“文教事业”向社会事业转变、国家包办向多元参与转变、管办不分向管办分离转变、政事不分向政事分开转变。  相似文献   

10.
街道办事处作为实然的城市基层政府是城市政府职能的一线承担者,它的职能转变受到诸多因素或力量的影响。其中既有诸如上级政府的行政强制力、自身对职能转变需要的认知等内生性动力,又有像经济体制的转轨、来自社区的推动等外源性动力;而来自于区政府职能部门的阻力、街道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行政对象的复杂性等却构成了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的内生和外源性阻力。这些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力量以特定的组合、作用方式建构了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