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12,(6):33-33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人民,这是党和政府历来坚守的艺术,王场,是社会、王义核心价值观生发出来的基本艺术观:艺术怎样属于人民,人民需要的艺术能得到吗,时代不同,民众获取文化的途径和方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24):54-54
一支没有群众的队伍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一个根植于人民的政党才能充满生机。科学发展,以民为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胜和创造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二字,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既要挂在嘴上,  相似文献   

3.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工作者永远要面对的。常议常新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1页)这对当前说来,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文艺界要反对几种错误倾向,其中第一条就是“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  相似文献   

4.
薛建民  薛峰 《共产党人》2004,(17):30-32
强烈的情结责任 一、人民的事情时刻挂在心上邓小平对人民的事情,总是挂在心上,时常关心。解放后.邓小平身兼党和国家、军队的许多高级职务.但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大到为人民修铁路、建学校.小到老百姓下水管道的建设,厕所的修建.他都关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吟诵了多少年的诗句和如同诗句真实写照的四川交通状态,在邓小平主持西南局工作时解决了。四川几代人盼望的成渝铁路,终于在共产党执政的时代建成了。成渝铁路的通车。使川西平原为之轰动,也记载了邓小平在西南主政期间,办了一件人民满意的事。  相似文献   

5.
钱陵  刘汪洋 《思考与运用》2007,(6):F0003-F0003
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于2007年6月18日——28目在重庆隆重举行,它给重庆3100万人民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为重庆直辖十周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6,(8)
毛泽东的人民观□张宝凤“鱼水关系”——我们经常这样形容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但是在毛泽东那里,却有着独到与更深刻的见解:“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人民是毛泽东心中的上帝。一、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离开群众则将一事无成。还在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对...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满足处在最基础的层面。与过去的计划有所不同,《建议》在两个部分中论述了满足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要求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需要是主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需要作为客观需求的反映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级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即将实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使广大患者选择医院的范围大大拓宽,哪家医院在患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又能真正按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高效、廉价的服务,哪家医院就会吸引更...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16):58-59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承诺的要求。政府部门向人民群众作出承诺不只是个风向标,更是极其严肃的事情,一旦向群众作出承诺,更需要竭尽全力践诺。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部门把自身应当履行的职责改头换面作为承诺,甚至搞花架子,制订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承诺,制造新闻效应;有的部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只把承诺说在嘴上、停留在纸上,而没有具体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为了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在战争年代,党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翻身解放。同样,没有人民的同呼吸共患难,也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需要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时代,不仅人民的经济需求由原来的基本生活满足型转向综合发展型、富裕提升型,而且人民在政治生活上对民主法治的需求、在文化生活上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在社会生活上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在生态文明方面对优美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维度去全面认识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内涵,并探索通过加强领导、更新理念、健全制度、创新举措等方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共产党鲜明的创造、永恒的宗旨和不变的情怀。人民是天,没有比人民更高的;人民是地,没有比人民更深厚的。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共产党人一切奋斗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正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要从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群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群众住房保障水平、群众社会互信水平、群众休闲娱乐水平、群众工作满意水平6个方面着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需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内涵,人民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性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寻求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对自己壮丽雄奇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像小平同志那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做人民的儿子。做人民的儿子,最重要的是时刻要把人民的冷暖挂在心头,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像焦裕禄,在大雪纷飞的寒冬,给一户户贫困家庭送去救济粮。一位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老大娘问他:你是谁?焦裕禄深情地回答:我是您的儿子。像孔繁森,把一位藏族老阿妈冻僵的脚放在自己的怀中暖,为了抚养几个藏…  相似文献   

16.
长征与艺术     
长征与艺术李筚路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创造艺术,艺术服务于人民。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自然险阻的长征途中,不但运用了军事、政治、经济等斗争手段,而且运用了艺术这一文化工具。"艺术是鼓舞革命的醍醐"(郭沫若语),它密...  相似文献   

17.
王红艳 《探索》2022,(3):61-72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人民的真正当家作主,更谈不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是根本性的。从更具体层面看,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于政治自觉,同时根据党情国情需要和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在制定实施民主政治发展方案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建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创新民主实践平台渠道,从配置逻辑、制度安排、实践条件等各方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人民性、真实性、广泛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五个相辅相成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词典里,似乎没有一个词能比"人民"更高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天平上,似乎也没有一个词能比"人民"更有分量。人民幸福,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一初心使命犹如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前进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温暖了民生民心。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20.
宗言 《新长征》2014,(7):62-63
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李先念始终以“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审视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勤俭简朴,克己奉公,一心为民。不仅如此,他还严格要求子女,正确对待亲属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