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法律上的检察官客观义务包括客观证据义务、逮捕审查责任、客观追诉责任、定罪救济责任、监督与法律救济责任、诉讼关照义务以及正当程序义务。总结来看,我国的检察官客观义务呈现出根源的复杂性、主体的机关性、律他性、客观真实性、法律公正性、司法性等特征。这种立法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需要在立法与实践中予以重视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检察官客观义务和当事人化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观义务是各国对检察官的基本要求,检察官当事人化也是当下刑事诉讼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从根本上说二者是不矛盾的。在实现检察官当事人化的同时强调其客观义务可以避免检察官因过分当事人化而沦为打击犯罪的工具。在检察官恪守客观义务的同时实现其当事人化可以更好地使控辩双方趋向实质平等,从而达到实体真实和程序正义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3.
检察官客观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是大陆法系检察官定位的基本特征,也是检察官具有司法官属性的必然体现和要求。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原则,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和司法制度的确认,体现为一种发展趋势。从该原则的发展中,我们能够更清楚地把握检察权在现代法治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4.
检察官客观义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现代检察制度起源于13世纪至14世纪。检察官客观义务德国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它的内容和精神影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联合国有关刑事司法准则也予以承认。受其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亦规定了较多的内容,它为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承担客观义务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我国立法也对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做出了多方面规定,但受近年流行的对抗制精神的影响,我国许多检察人员只注意履行自己的控诉义务,而疏于履行自己的客观义务。为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对我国的立法和实践作相应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面地解决检察机关的定位问题需要研究体现权力与权利横向关系的客观义务问题。初步的工作包括界定概念与梳理内涵,需要分析讯问制模式、对抗制模式以及混合制模式的国家以及国际化趋势下的客观义务的各种表现形态。初步回答了针对客观义务的两种质疑,即客观义务与对抗制的兼容和其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客观义务是检察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检察官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被追诉者的利益予以保护,具体到审查起诉阶段就是要求检察官不但应当在实体上作出正确的起诉决定,还应当保障被告方的程序参与权,充分听取被告方的意见,注意有利和不利于被告人两方面的证据。我国目前的审查起诉程序基本上是检察官单方的、秘密的审查,缺乏被告方程序参与和听取其意见的具体操作程序,应当结合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原理对我国审查起诉程序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现代检察制度最早起源于法国。检察官客观义务则在德国发端。现行德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官客观义务规定了较多的内容。对此,我国刑事诉讼法作出了较多的规定。诸多理由决定了检察官应当承担客观义务,对客观义务应当区分和掌握检察官客观义务之界标。  相似文献   

9.
’96刑诉法修改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整体上以贯彻控辩平等、实现控辩对抗为改革导向。控辩平等包括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内容:前者旨在将检察官塑造成诉讼一方当事人,革除其过多的诉讼特权;后者则要求检察官秉持客观义务,充分关照被追诉方诉讼资源上的劣势。由此,出现了调和检察官当事人化和客观义务的制度需求,当前,刑诉法再修改在即,如何重塑我国检察官的角色遂成为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0.
检察官客观义务尽管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得到了明确规定,但有学者担心强调检察官客观义务或许会导致检察官权力过度膨胀,从而威胁到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的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结构。笔者认为检察官客观义务的确立,一方面,可平衡控辩双方实力的巨大悬殊,从而有利于发现案件实体真实,维护被追诉方的权利。另一方面,检察官作为国家在刑事司法中的代表,应当实现其参加刑事诉讼的目的,即实现公正,以确保犯罪受到惩罚的同时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诉。  相似文献   

11.
检察官客观义务是检察伦理的核心内容。实践中,检察伦理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冤假错案和个案处理不公,而且会导致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形成很大障碍。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义务,从客观义务伦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状况来建设检察机关伦理道德,并重点关注正义精神、公平意识、公益之心、法治信仰和诚信伦理。同时,还要认真研究检察官伦理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即尊重现实人性,固守“底线伦理”;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引导伦理”;重在制度建设,生成“规制伦理”;协调矛盾冲突,确立“至上伦理”。  相似文献   

12.
军人法律地位是指军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对军人法律地位的界定应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原理为理论基础,从军事法价值理念出发来进行.确立军人法律地位的过程是一个对实然军人法律地位进行辩证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公民宪法权利未能得到司法保障、宪法对其法律特性的偏离是中国宪法的实然景观。其法律制度根源在于主体公法权利的原则 (制度 )未能确立。中国宪法对其法律特性的回归意义重大。其回归之路在于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很小一部分,但具有系统性。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法律词语主要有四类:纯粹性法律词语、交叉学科性质的法律语词、法律相关词语和表现为一种当代的语用性质的法律语词。与《法学辞典》相比,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目收录、释义及词目结构上均有所不同,在词性标注和释义上也存在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必然要求执政党依法执政。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提高执政党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在制度和法律上坚持和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根据宪法的规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理顺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为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对于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法治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察法》规定的留置措施在性质上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极为类似,但《监察法》未在监察委员会调查阶段规定律师介入的内容,对保护被调查人的正当权益极为不利。应当明晰律师介入调查程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参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制度设计,化解不利风险,寻求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萨维尼是19世纪历史法学派的核心人物。在他的主要法律著作中,《中世纪罗马法史》尚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兴趣,无专门介绍,这实是一大憾事。因此,梳理法国著名学者基佐对该书的解读思路,可为我国学界进一步研究萨维尼及其学派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74条的规定,为小区车库、车位归属与利用有关纠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同时该规定也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从国外立法以及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规定与论述出发,阐释了我国《物权法》74条规定的进步与缺陷,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儒学传统中有丰富的"德治"思想.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没有必要讳言儒家"德治"传统,而应从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得失的把握中,认清当今的"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正确性,以坚定地实行"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