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汉时期政府的保障行为主要体现在对流民和贫民的保障、灾后补救和抑制豪强这三个方面.由于这些措施,政府保障的性质便逐步凸现,所以两汉政府的保障措施在客观上起到了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小农经济、削弱豪强地主势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乞讨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讨现象与乞丐问题是历来令中国统治者感到头痛的问题,史载:“中国历代王朝皆毁于流民之手。”①乞丐群体作为特殊的社会边缘群体,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与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社会文明皆不相容的亚文化结构———“乞丐文化”。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其群体文化中又产生了一些诸如职业化、团体化等新特点,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颇大,有必要对其认真加以分析,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北平解放初期,大量乞丐游走在大街小巷,他们衣衫褴褛,时有强乞恶讨,既影响新政府治理下的城市形象,又危及正常的社会秩序乃至社会的安定团结。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正常的工商业秩序、树立北平新形象,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市军管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乞丐进行了收容、改造和安置。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初步解决了这一社会难题。在处理乞丐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以作为新时期处理同样社会问题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平解放初期,大量乞丐游走在大街小巷,他们衣衫褴褛,时有强乞恶讨,既影响新政府治理下的城市形象,又危及到正常的社会秩序乃至社会的安定团结。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正常的工商业秩序,树立北平新形象,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市军管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乞丐进行了收容、改造和安置,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初步解决了这一社会难题。在处理乞丐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以作为新时期处理同样社会问题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治理流浪乞讨人员的困境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废除收容遣送站,新建"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站,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实施《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在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市容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出现了"管理真空"和管理盲区.文章试图对乞丐问题作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香港惩教课最新统计,1991年香港监狱共有1.1万多名犯人,其中32%为非法入境者,5%为越南人。由于该两类犯人不断增加,目前香港监狱的收容数已超过原来设计最高收容数的19%,有一所收容青少年犯人的教导所出现超过收容额成半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的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城中村犯罪的主体则是那些离乡的流民。由于城中村本身既是农村又在城中的特性,导致其成为外来流民聚居的主要场所,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流民社会。由于城中村以及流民社会有其自身特点,因此社会管理在这样的区域就成为难题。而流民社会也酝酿形成了与城市社会格格不入的流民文化。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流民犯罪成为城中村治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在我国,1996年开始见到有关女性等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文章发表,但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朱镕基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失业者弱势群体的概念并要求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帮助以来,弱势群体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初,被关注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失地农民"、农村贫困户、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贫民等四类人群,近年来则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刑释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关注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9.
收容救助制度取代收容遣送制度后,城市中愈演愈烈的流浪乞讨现象引发了现实与潜在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问题。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主要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有介入流浪乞讨问题治理的必要,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公安机关仍面临诸多特殊困难。解决思路包括充分运用已有的法律法规、设立“禁乞区”、积极促进流浪乞讨问题之“综合治理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收容教育所建于1989年7月。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法收容教育挽救尚不够劳动教养的卖淫嫖娼人员,对他们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并对他们进行性病检查和治疗,收教期限为6个月至2年。它是行政强制教育场所,是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收教所自1989年建所以来,已收容教育卖淫嫖娼人员4545人(其中男性1341人,女性3204人),已解教4161人,现有384人。建所之初,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是干警原来都是从事劳改劳教工作,它和收容教育工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  相似文献   

11.
收容教养是我国刑法第17条授权政府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少年做出的政府管教行为.由于对这种行为的法律性质、事实依据、法定程序等均没有完整的法律规定,所以当收容教养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着重提出这些问题,并根据实践和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收容教养是对于触犯刑法但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采取的非惩罚性矫正措施。通过对南方G省唯一一所对未成年人实施收容教养的Y劳教所的实证调查,从其2009-2011年收容教养未成年人员的情况看,目前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存在着缺乏完善收容教养法律依据可循、教养模式处于封闭性状态、教育内容不规范、合法权利保障不到位、儿童福利配套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对此,应建立系统的儿童福利与少年司法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收容教育制度原本是一种行政强制性教育措施和一种暂时性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但在实践中,收容教育制度已经演变为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较长时间剥夺卖淫嫖娼人员人身自由的“准刑罚”。收容教育制度欠缺价值合理性,收容教育的目的和方针、法律属性、适用对象、期限、适用程序、惩处强度等均无正当性。作为较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收容教育制度所依据的行政法规与《宪法》相冲突,与上位法相冲突,无基本的合法性依据,严重侵犯人权,已不符合我国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的要求,理应尽快废除。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是一个对犯有性罪错的妇女进行收容教育的机构。近年来进所的人数为:1988年154人,1989年250人,1990年300人,1991年355人,1991年380人,1993年365人,持上升态势。前不久,我们在市收教所陈惠妃同志的大力帮助下,通过问卷、个访等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5.
公安危难救助不作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履行、迟延履行和救助不力是公安危难救助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安危难救助不作为必备条件是有属于公安危难救助职责的危难正在发生,有救助能力而没有履行救助职责,损害后果与不救助行为有因果关系。公安危难救助不作为的责任按不作为行为在损害发生过程和结果中所起作用来承担。因救助技能缺乏或救助条件不具备、不可抗力、求助人自身行为等原因致损害发生的,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可以免责。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为样本,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可以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和三类主要模式。两条主线为救助-适度普惠福利服务和居家-社区福利服务,三个阶段指由自发性的帮扶救助到村两委主导再到混合化运营,三类模式包括纯居家互助服务模式、互助服务+就餐模式、互助服务+综合模式。总体而言,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是非营利定位的,互助服务是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分阶段、分类型地扩展救助型福利服务和适度普惠型福利服务;由福利的国家责任向国家、社会合作(发动社会参与,进行资金和服务互助)转变;由设施建设向服务供给转变;构建农村互助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7.
收容教育是我国处理卖淫嫖娼行为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建国初期对于查禁卖淫嫖娼行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收容教育制度却相当薄弱。面对卖淫嫖娼行为屡禁不止的现状,完善并强化收容教育措施,控制卖淫行为中最紧迫的衍生问题——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将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5年12月,云南省已经在全省初步建立了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其他特殊人员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为社会公民撑起了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19.
事件     
《海南人大》2012,(10):6
重特大疾病补偿卫生部日前表示,今年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通过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衔接,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今年,我国将把这8种病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度评选出的十大涉宪案例中,黄海波被收容教育案倍受社会舆论关注。在劳动教养被废止之后,有"小劳教"之称的收容教育制度由于此案而再次进入法学界的视野。黄海波案件还涉及公众人物人格权、公民劳动权、平等权等宪法和法律保障问题。笔者试图以此案为例,基于宪法理论,对收容教育制度、公众人物个人隐私过度曝光以及剥夺劣迹明星演艺权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