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策是早已存在的一种人类社会现象,但这种古老现象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即政策科学,则是在"二战"以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出现的.至今,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正逐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然而,学界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纷繁复杂,从各个层面和多种角度体现出诸多的不统一性.本文基于若干学者的不同理解,归纳出"公共政策"概念中的共同特征,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公共政策本质.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的绩效取决于公共政策程序的合理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公共政策的连续性不仅贯穿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各环节,还直接影响政策运行和政策绩效。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已然成为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从公共政策连续性的概念出发,分析其特征、影响因素和强化对策,对于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刑事政策并不为公共政策领域所接纳。一方面是由于刑事政策的外延过宽或过窄,与公共政策的外延相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共政策体系的局限性,现有的建构无法为刑事政策提供存在空间。要明确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协调刑事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的外延,调整公共政策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呈现出典型的功能双重性、价值多重性和技术非均衡性时代特征并呈现出体系化趋向。民生政治、制度创新、解构并重构固化的社会结构,是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价值导向、技术导向和目标导向,三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进路。体制性传递与“泛政策化”、选择性供给与失真性执行、政策供给与制度创新的弱耦合性,是当前农村公共政策供给面临的现实挑战。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带来的政策泡沫和信任危机降低了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引发潜在的政治认同危机;涉农政策“打架”现象根源于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机制失调,导致制度性成本增加;制度创新热衷于制造概念并引致制度空转现象背离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要求。推动农村公共政策供给侧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政策社会监督体系,优化农村公共政策内部考核评估体系,是新时代优化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借鉴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在分析框架层面提出的政策过程新模型、建构主义政策研究纲领、制度理性选择框架、政策创新和扩散的政策网络视角等都有显著的学术创新;在研究主题层面,他们立足我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问题,重点关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信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民主化与法制化等重大问题。在学科前沿层面,公共政策协同性研究、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公共政策工具研究、公共政策伦理研究将成为公共政策学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尤为关键。尽管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试图制定并实施最有效率、最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但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对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成因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网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思精美,设计精良的政策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和政策的复杂性,在政策实践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政策评估至关重要.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上世纪60一7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在引进政策科学后总体上仍处于"引进"阶段,尚未完全完成"消化、吸收尤其是创新"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差异,从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一些针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系统存在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产生多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目标制定不合理、方案选择的错误以及价值观的偏离。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从公共政策的制定着手,使政策问题透明、政策目标清晰、方案设计科学、决策参与民主、评价主体多元。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公共政策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政策过程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框架。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剖析公共政策失败,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政策是如何失败的,也可加强对政策失败关键环节中原因的深度体认。我国处于治理转型期,同其他国家一样,公共政策失败是正常现象。通过过程方法分析政策失败,有利于我们克服政策过程中的弊端,从而建立一种良性的公共政策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公民的参与是这一重要一环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可以促进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理解,有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进而让政策最大化地维护和实现公众的利益。然而,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积极性不足、参与渠道不完备、公众人员缺乏政治素养等阻碍公民参与政策执行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参与建设政治文明的宣传,健全公众参与政策执行通道,建立起公众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渠道,让公共政策执行真正落实到实现和维护公民的利益上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变形是政策执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政策执行中的一大痼疾。公共政策变形既有政策本身的缺陷原因,又有政策执行体制的原因,还有政策执行人员素质的原因。防治政策变形,必须科学制定政策方案,完善政策执行体制,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悖论现象充斥于农村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极大地影响了其政策绩效。这些悖论既包括政策决策的国家视角与政策执行的社会路径之间的矛盾、体制性冲突引发的政策梗阻现象,也有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目标与价值观的冲突。农村公共政策悖论的存在,本质上是利益和文化多元性的客观反映。因此,减少政府层级、合理界定多元主体的利益边界,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包容性文化,是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政策悖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近年,学者们提出并探讨了"以人为本"、"公平"、"公共性"以及"幸福"等价值取向,构成了当前公共政策的多元价值体系。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深入探讨,保证了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方向,促进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终结既是公共政策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的开始。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的发展与更新、提高政策绩效及质量、缓解政策冲突和矛盾,从而有效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然而,公共政策终结的过程会遭遇政策资源风险,衍生一些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重视公共政策终结的成本与绩效的关系、协调政策稳定和政策发展的关系、调整旧政策与其它相关政策的关系,是公共政策终结过程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公共政策与政策问题的关系似乎是直接的、对称的和静态的。但是对二者关系重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共政策与政策问题是一种交互影响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非对称的、间接的和动态的。对这种关系及其本质的准确把握,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因而应当成为人们理解公共政策与现实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公共政策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为解决国际公共问题、实现国际共同利益在一定时期共同制定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国际公共政策大多是一种"软政策",它不具有阶级性。从本质上说,国际公共政策是一种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作用的认识,城镇化公共政策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关研究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是从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条件出发,分析城镇化所需要的体制和政策条件,二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政策。在现有的研究中,研究者认识到了公共政策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政策创新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但是,这些研究注重于具体的城镇化公共政策内容的描述,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提炼。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城镇化公共政策研究,特别是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促进有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能否制定出科学的、反映各方面利益的、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公共政策 ,是一切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是其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关键所在。因此 ,从众多的决策模型中 ,重点探讨集团决策模型的起源、理论主张、主要缺陷及其在我国现实政治中的适应性等问题 ,目的是通过描述社会政治现象 ,分析政府行为 ,建立起公共政策决策中的集团决策模型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框架 ,从而为公共政策决策提供一个特定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的派生概念,依据哈贝马斯的分类,迄今为止的合法性理论可作规范主义和经验主义之分,但无论是规范主义合法性还是经验主义合法性,在作为考量现代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依据时都有不足。前者对于政策合法性的认识建构于抽象思辨之上,后者在现实中往往导致政策实质上的非法。哈贝马斯本人提出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可作为考量现代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依循标准.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