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塘田战时讲学院(以下简称讲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湖南省委和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同志的领导与支持下,由中共党员、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等同志负责创办的。院址在当时武冈县塘田寺(今属邵阳县)。  相似文献   

2.
邢盈 《世纪风采》2007,(7):22-22
70年前,江阴澄西爱同贤士目睹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为挽救祖国文化、拯救失学青少年,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澄西中学。这所学校办学思想进步,积极宣传抗日,被陈毅誉为“江南第一所抗日中学”。  相似文献   

3.
郑维之 《党史博览》2014,(1):F0002-F0002,F0003
正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为教育和培养干部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和抗战的需要,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马列主义学院、中国女子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民族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30余所干部学校。根据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央还专门设立了干部教育部,毛泽东亲自领导这项工作。一些党政领导身兼多职,不仅担任学校的领导工作,还在学校承担课程讲授。如毛泽东担任  相似文献   

4.
抗日的文化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建立和形成全民族抗战救国共识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方面。北方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抗日需要出发,先后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创办学校、学院、报刊、文艺机构等,组织一切不反对抗日的广大群众,学习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等,对凝聚全民族抗日救国的思想共识,密切军民关系、党群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直至今天也不失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1936年春至1937年夏,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了政治军事学校。此时,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各部按照《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要求,一律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发展时期创办的一所培养抗联军政干部的正规学校,为适应抗战需要培养造就了一批军事和政治干部,在东北抗  相似文献   

6.
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在烽火连天的 8年全民族抗战中,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他们历尽艰险,奔赴圣地,毅然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全国各地,远至海外的华侨中间,大批的革命青年都来延安求学。”地处湖南抗日前线的湘北岳阳地区,先后也有大批青年分 5批奔赴延安抗日圣地,学习杀敌本领。而尤以华容“东山中学”的赴延救亡旅行团行程悲壮、感人至深。   东山中学是早期中共党员朱婴奉董必武的指示于 1938年 3月在华容创办的一所培育抗日人才的学校。   朱婴 (1894── …  相似文献   

7.
天气乍暖还寒,我们赴京访问了驰骋疆场几十载又教书育人大半生的解放军后勤学院顾问阎捷三老将军。老人88岁高龄,他的生命几乎是和打仗、办军校交织在一起的。谈起当年的抗大,谈起他亲自参加创办的八路军随营学校,老人激动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他以惊人的记忆向我们介绍了抗战初期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东渡黄河、北上抗日、转战山西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历史瞬间——1930年10月28日,青海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在西宁人民街福神庙成立,并创办《学生抗日旬刊》,每期印发1000份,宣传抗日。1932年9月停刊。1931年11月16日,西宁各学校抗日义勇队在小敦场举行请愿大会,要求配发抢支。会后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9.
战时书报供应所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性救亡组织。它1938年于汉口成立,武汉失守后西迁重庆,目的是满足战时士兵和民众对时事和文化的需要。战时书报供应所通过供应书刊、提供壁报材料、创设文化工作队、创办小图书室和写作函授训练班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了进步思想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时书报供应所还在发展中共党员、联系基层群众、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不断破坏国共合作,各地书报供应所也在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逐步解散。从战时书报供应所的发展历程中,既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一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
战时书报供应所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性救亡组织。它1938年于汉口成立,武汉失守后西迁重庆,目的是满足战时士兵和民众对时事和文化的需要。战时书报供应所通过供应书刊、提供壁报材料、创设文化工作队、创办小图书室和写作函授训练班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了进步思想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时书报供应所还在发展中共党员、联系基层群众、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不断破坏国共合作,各地书报供应所也在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逐步解散。从战时书报供应所的发展历程中,既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一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灾难时期,这一时期各地涌现出大批学校,沂蒙抗日根据地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学校课程,更重要的是适应战时需要,培养士兵的作战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动员广大群众,协助中共中央开展工作,对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也是我党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延安时期我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就是先后开办了20多所“窑洞大学”。这些学校有:中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军政学院、军事学院、马列学院、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陕北公学、行政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日本工农学校、西北工学、民族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部队艺术学校、八路军抗日军人家属学校、陕甘宁边区师范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陈独秀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巨大威力。从江南乡试接触《时务报》受启蒙,到反袁复辟创办《新青年》倡革新,再到国家危难之时创办《热潮》讲抗日,他创办过多种报刊。新闻实践长期伴随他的政治活动,并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经验,具有精湛的新闻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曾于大革命时期任过中共安源地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汪泽楷,以其不容否定的革命业绩和后来曲折多舛的政治命运,构成了一道色彩斑斓的人生轨迹。汪泽楷1894年8月出生在湖南醴陵县西乡栗山坝(今为醴陵市栗山坝镇)汪家大屋。幼时名瑞初,入县经馆时改为士楷。汪家系当地富庶家庭,泽楷父亲汪澍田,为醴陵县教育界知名人士。汪泽楷先后就读渌江中学、长沙省立高等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与人合作创办私立“开元”学校。汪泽楷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完全是受“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终生从事教育的汪澍田,见儿子有这般高尚的志…  相似文献   

15.
在东北抗日联军众多的将领中,有一位身经百战、清华出身的抗日将领,他的名字叫冯仲云。 冯仲云,江苏省武进县人,1908年2月27日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在杭州慧兰中学读书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这所学校,他  相似文献   

16.
抗日救亡 冲锋在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太原成成中学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建立了“抗日反帝同盟会”、“抗日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的消息传来,成中进步学生又马上成立了“成成中学抗日救国会”,并参加了太原市17所学校联合组织的声援北平学生的游行集会。此后,成中又同太原国民师范、太原师范、太原女师联合组成“太原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8,(5):F0002-F0002
银川市第二十中学创办于2001年,是银川市一所独具发展潜质的初级中学。学校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先进。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3,(8):F0002-F0002
襄阳市第一中学是襄阳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距今已有116年。学校于1897年由加拿大原外交部长助理、为中加建交作出重大贡献的、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切斯特·朗宁的父亲创办,学校始名为"鸿文书院",后改为"鸿文中学"。切斯特-朗宁曾在鸿文中学就读,大学毕业后又回校担任鸿文中学校长。1928年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先后创办了大量报刊.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十分艰难的环境里,在日伪顽的包围封锁中,坚持办好报刊,使这些报刊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一些主要报刊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救亡运动在资中宋大杰一、宣传抗日1937年冬,资中县抗敌后援会成立,各中学相继成立分会。县抗敌后援会下设民众歌咏团等机构,各中小学校纷纷组建剧团、宣传队。一个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抗日宣传高潮在资中大地上出现。抗日救亡歌曲响彻在资中的四面八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