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现代政治的本质来看,权力是权利的派生物,应该服从于权利的需要,而不应成为指挥、命令、压制权利的异己力量。权力应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市场的健康高速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应反其道而行之。反观官本位,权力恰恰在这里从根本上背离了社会和人民对权力的根本要求。(一)从宪政理论来看权力来源,官本位严重背离人民主权的宪政原则。人民主权即指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核心,一方面指:握有最高权力的人民应该自己做他所能做得好的一切事情。这部分“权力”运作不需要国家权力的过多限制与妨碍。因为社会发展与自然界运…  相似文献   

2.
一、权利与权力的区别第一,两者的含义不同。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权利享有者有权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另一方面权利享有者有权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或抑制一定行为。前者如买卖合同中,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政治生活》中多处提及监督问题,学生在理解有关监督方面的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要全面把握《政治生活》中的监督问题,必须厘清下面三大问题:一、监督权利和监督权力监督权利、监督权力在平时使用时均简化表述为监督权。但很明显,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权。这里关键的是权利和权力的  相似文献   

4.
朱华彬 《岭南学刊》2008,1(2):71-74
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不同的政治哲学流派由于对正义含义的理解不同而提出了不同的正义理论并发生相互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权利与权力为纬度,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性内容,是一种理解正义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大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权利”和“权力”的使用混淆,以致出现错误。如有文稿写到“王××代表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代表权利,多次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有分量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得到认真办理,为广大选民所称道。”其中的“权利”应为“权力”。根据词典解释,“权力”是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6.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并不相同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部分教师对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搞不清楚,经常出现本该使用“权利”的地方,却用成了“权力”,或者该使用“权力”的地方,却使用“权利”一词。为此,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一)权利的内涵“权利”一词萌芽于西方社会,概念正式形成于罗马法。在英语中一般表述为“right”,主要有“正当的,正直的与正义,法律或道德相符合”的意思,对于什么是权利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定义:1.自由说。把权利理解为一种法定条件下的自由,如宪法规定的公民的…  相似文献   

7.
饶世权 《前沿》2013,(13):58-61
法治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法治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评价,其以自身权利的承认和实现为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才可实现公众的权利,从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而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是指政府承认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承认政府合法的公共权力,并彼此确保对方合法权利和权力实现的法律制度、理念和行为.实践中,成都市的“模拟拆迁案”“城管执法冲突案”分别代表了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相互冲突的两种形态,对塑造法治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协商民主、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运用公开征求意见、模拟执法等具体行为方式,在改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保障条件支持下,构建实现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的协商——合作机制,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邵大祥 《现代领导》2001,(12):34-34
权力的本质是一种政治上的支配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位上的权限。这里的“权力”主要是指国家的权力、政府的权力,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机构和制度的权力,或以国家、政府、组织的代表身份出现的个人政治权力等。就国家行政机关来讲,权力是国家为工作人员或各级领导者顺利完成所在职位上的工作任务,而依法给予其做出行为的必要条件和保障。领导者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就是职务规定的权力。个人权力,  相似文献   

9.
陆昱 《前沿》2009,(10):41-44
迄今为止,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制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 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四种权力制约模式并没有解决权力的滥用问题,其本质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只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是基于公民权利的部分出让(让渡)并以订立契约的形式进而形成的。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之目的和归宿仅在于保障公民权利,并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因此,公民权利的"权力"对于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性,只有以制度的方式承认、维护、彰显和落实公民权利的"权力",才能最终解决如何有效制约国家(政府)权力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0.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和“权利”是现行高中政治常识中两个常用概念,但因其词音相同、含义相近,学生常将其混淆,甚至是混为一谈。鉴于此,我们就二者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看法。“权力”和“权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陈建新 《桂海论丛》2005,21(2):35-37
规范权力运行,既需要权力制约,又需要权利制衡.必须着力于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衡权力"的模式,通过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合力进取,使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统一于社会整体利益,从而实现公共权力逐渐向公民权利的转化或回归.具体途径为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机制,以及先行完善党内权力制约和权利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权力指的是一种制约的力量,权利则表示一种正当的资格。民众的基本权利需要由公共权力来保护,公共权力的正当合理使用则必须置于公共权利的监督和制约下。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公共产品需求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关键在于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没有能力形成与强势集团互动的平台。建设新农村的前提是权利和权力的有效互动,这有利于放活和建立农民参与市场经济主体博弈的机制。以农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互动,在不同社会力量合作的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和党的建设中,党内监督、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的创举。这两项党内法规也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两个政治学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并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任何权利都需要相应的权力来维护,而权力也必须经得起权利的考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需深刻学习“三种意识”的指示精神,谨记“落马分子”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6.
权力产生于权利并由权利而形成.权力是为了维护权利而确立和运行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由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决定的。政府保障人民权利、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民主共和国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民在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政府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就一定能够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7.
宋文 《现代领导》2005,(1):27-27
领导者有三种力量不容忽视,即真理的力量、权力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权力是相对的、暂时的,真理也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唯有人格力量是永恒的、稳定的。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联明人检修自身,愚蠢者斯世盗名。中青年干部要经世济忆、教化天下,必须以修身为本,经过艰苦磨练,形成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8.
童中贤 《桂海论丛》2003,19(3):14-16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 ,具有人民性。与人民性对立的国家权力是其对自身本质的异化。不同的社会形态 ,国家权力的人民性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当然 ,完全一点表现都没有或完全百分之百地表现也是不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 ,人民的力量必须足以约束国家权力 ,使国家权力沿着服务人民权利 ,维护、促进而不是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运行  相似文献   

19.
论妇女权利的实现与妇女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力量之一。妇女权利的实现程度,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妇女权力的实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妇女权利的完全实现任重道远。提高妇女素质是实现妇女权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一年,“被”字在中国大陆流行。它所透露的信息是:个人失却了言说和表达的权利,弱势权利受强势权力的任意玩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