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2015修订版继承了以往版本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进行了创新。2015版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平衡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反对封建主义之间的关系,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儒学的瓜葛,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立场,确立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本质的历史主线。这些新改进有力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3.
高荆梅  蔡丹 《学理论》2013,(20):143-144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以及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认识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要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追求一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并及时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再升华和再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楠 《理论视野》2023,(6):64-6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现代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性、人文性、包容性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观点、新思想,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相结合,成功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实践之中。这对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彰显出我党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钢  段棋 《学理论》2009,(19):64-66
邓小平理论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本文从近五年学者所发表的文章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紧密联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毛泽东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不排斥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都大量吸收了所涉猎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撰写的著作和论述的原理中渗透了人类知识的总和,并改造了先人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吸收、引用了大量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典故、成语、俗话,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方向与遵循。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依途径等四个视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瞻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趋势,即构建立足于现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观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的传统文化观。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演进主要经历了萌发与探索、更新与曲折、反思与发展、升华与完善四个阶段。百年演进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基本经验: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坚持党对传统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要履行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有许多批评言论,但并不是彻底否定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肯定和保留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对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7)
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上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层面来提出建议,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深入阐述其重要意义。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并且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祁娟 《学理论》2015,(7):189-1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党的十八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无比丰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相结合的丰硕成果,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研究意义深远,需要我们知意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