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蛇>是严歌苓在1998年发表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假冒的中央特派员徐群珊救出在"文革"中被劳动改造的女舞蹈家孙丽坤,使她心灵复苏,并重燃对舞蹈的热情,二人产生了深厚的同性情谊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多声部的复合形式,和挑战传统伦理的情感模式以及对人性深度的挖掘在她所有的作品中独具特色,使作品具有复杂的内涵,人性的深度及意义阐发的多种可能性.<白蛇>中超越世俗的同性之爱,文革对美的毁灭,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主角孙丽坤已有许多研究者做出了精彩的阐释.在此,本文对另一重要人物,徐群珊.这个使孙丽坤心灵复苏艺术生命得以继续,拯救了孙丽坤也差点使她崩溃的形象进行浅析,揭示出这个完美的徐群珊形象遮蔽之下的文革政治对女性自然属性的残酷剥夺和异化,个人命运的微不足道.女性在强大的政治漩涡裹挟之下有意或无意识的被异化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马红亚 《学理论》2012,(28):146-147,200
《在澳大利亚长大的亚洲人》是澳大利亚青年作家爱丽丝.彭的作品。这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移民们的真实生活,比如朋友情谊、家庭琐事、谈情说爱,但作品的主题是外来移民在澳大利亚被边缘化,以及生活在"第三空间"中的移民们试图融入宿主社会的种种努力。这本书共有62个小故事。亚洲病(The Asian Disease)是其中的一篇,对这个典型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衣带水 两枝红梅 两幅别开生面,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巨幅梅花,分外引人瞩目:一幅8米长、3米宽的《报春图》悬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另一幅3.5米长、1.7米宽的《香远》悬挂在日本众议院贵宾厅。娇红烂漫的梅花在一衣带水的两个邻国竞相开放,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4.
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1,(2)
正这是一段通过文学构建起的素未谋面的情谊;这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对一位诗人作品的真诚审美散论;这是一位诗人对普通读者有温度的尊重……2020年12月2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新书发布会"一部书稿的前世今生——《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暨研讨会"在静安区图书馆新闸路馆海关楼赵丽宏书房举办。由静安区图书馆编辑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是作者张平治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带病坚持完成的遗稿。书稿的背后是一段温暖的文坛故事。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6)
"安顺地戏"案被誉为"中国非物质遗产第一案"而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源于电影《千里走单骑》本身,更多的是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反思。该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存在一定问题,并影响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发扬。从"安顺地戏"案中可以看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我国《著作权法》中"作品"存在差异,这使得对其的法律保护陷入了困境。因此,应当从国内外法律保护现状出发,探寻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殊法律保护方式,从而有效促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千古师生情     
陈智超 《民主》2008,(1):34-36
2005年初启功先生逝世时,我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为文纪念,题目就是《千古师生情》。现在我们纪念柴德赓先生百年诞辰,我这篇文章,也是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考虑很久,题目仍采用《千古师生情》。因为陈柴与陈启的师生情谊,完全可以媲美,值得后人珍惜。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卖官之制和官员私下卖官之风,古已有之,两者的差别,前者是制度性的,而后者是非制度性的,但在不少场合,却又没有什么差别可言。在夏商周三代,官爵世袭,不成其为商品,故没有出现卖官之可能。对《管子》一书,一般认为非春秋时管仲所作,而是战国时的作品。其《八观》篇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大约是指卖官造成政治腐败,因而导致亡国。《韩非子·八奸》说:"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  相似文献   

9.
于亚莉  班荣学  赵荣 《理论导刊》2012,(4):105-106,109
乡土文学翻译是文学文化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浮躁》作为著名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英译本不仅传达了原作的"思想"与"风味",而且在翻译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上体现出一种杂和倾向。由此可以看出,"翻译即意译",归化和异化策略、直译与意译方法本无优劣之分,二者相辅相承,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0.
刘浩然 《学理论》2013,(8):176-177
著名文学《小世界》是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之一,既是戴维.洛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又是他小说研究的热点,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在这部小说中,戴维.洛奇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和讽刺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从戏仿的理论出发,解读《小世界》,分析戏仿在文本《小世界》中的应用及效果,分享并验证这部作品的艺术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崔营 《学理论》2012,(21):163-164
日本"第三代新人"作家远藤周作籍由其宗教作家的独特视角,不断反思与探索基督教义的真谛,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在其代表作小说《沉默》中,远藤深刻探究西方宗教在日本风土下的受容,着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和救赎,独创性地提出了"母性宗教"的天主教观。而且,作品运用巧妙的手法探讨了"神的沉默"、"背教者的沉默"等议题,表达了作者通达宗教信仰的内心真实。  相似文献   

12.
以海明威的作品《雨中的猫》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隐喻的运用分析为切入点,从谋篇布局、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等三个层面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体会一代文豪是如何在其作品中运用隐喻手法来达到艺术效果的。  相似文献   

13.
《行政管理改革》2012,(9):86-86
《行政管理改革》自2009年9月创刊以来,在探索理论创新、交流实践经验、服务改革大局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来我们携手前进,《行政管理改革》不断成长壮大,这凝结着作者的理论光芒,读者的关怀情谊,以及社会各界的扶持帮助。在《行政管理改革》创刊三周年之际,我们谨对给予了无私关心和大力支持的读者、作者、学者,以及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三年来,我们牢记宗旨,  相似文献   

14.
陈柳钦 《民主》2007,(7):5-7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尚书·五子之歌》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突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2)
《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儿童权利保护"宪章"。我国一贯重视儿童权利保护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比较而言,《儿童权利公约》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二者不仅在"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儿童角色地位""可操作性"等基本范式方面存在着"国际"与"国别"的区分,在"成长环境""享权者""家庭保护"等具体范畴方面也有着质性上的差异。因此,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之一的我国,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儿童权利的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贯彻"三个自信"的主干课程之一,《纲要》课程在渗透"三个自信"精神方面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三个自信"精神,需吃透"三个自信"精神,研透教材内容,找准切口,紧贴学生,创新教法,不断提高思政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大地》"普适性"的人类学元素,旨在"恢复全部的人性",重视"人性中一切原始的因素"的构建,使其成为20世纪西方描写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置于文学人类学视域之下的《大地》,其"民俗生态学"的原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运动的"生命密码"。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之作,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宣战的勇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即"两个必然"的重要结论。"两个必然"论断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两个必然"的实现又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对于这一论断,我们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给出新的时代解读,这对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4)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沉寂八年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批评界还是广大普通读者群,对这部作品争议都很大,因此这部小说也就成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试图从文本入手,以作品中描写的"爱"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涉及的亲人之爱、情人之爱以及鬼魂世界的爱的分析,挖掘隐藏在"爱"背后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皑河 《民主》2014,(10):62-63
<正>201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悦读天下书系海石子文丛书》中的第一本《史海泛舟》是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申全贵的作品。申全贵是我的同乡,也是我敬仰的兄长。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武汉铁路局机务段工作时,就常有诗文作品在许多报刊上发表,我因和全贵兄的弟弟是中学同学所以知道这位从家乡走出的"作家"、"秀才",并读过他的作品,当时同样做着文学梦的我,私下将全贵兄引以为学习的榜样。后来全贵兄因婚姻回到家乡工作,在县政府做文字工作多年,担任过副县长、市工业局副局长等职务。他任副县长时,我们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我不知道全贵兄在艰苦繁杂的基层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