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文化利益是中国农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方面的诉求及利益实现的问题。关注农民文化利益,重视农民文化权利,完善农民文化权益实现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整体推进,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个体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认知差异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由于性别、年龄、所处地区、文化程度等等的不同,因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也存在着差异。基于农民的认知差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有一系列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又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就人们比较忽略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非经济价值维度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全面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魏遂群 《学理论》2009,(19):123-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转移和充分就业,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中,应当以“乡风文明”作为建设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家庭、社区和乡镇三个层次的载体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文化,是在乡村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种特定文化,其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如农村的地方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婚丧嫁娶、群众体育等,它一般通过乡村风貌、乡民气质、民情风俗等加以体现.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发展和繁荣乡村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终身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在农民终身教育问题上存在着地方政府缺乏重视、农民终身教育的制度缺失、农民的培训费用缺乏等问题.为此,基层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终身教育的引导,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力度,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并引导企业参与农民培训,逐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社会现象是农民流动。农民流动对农村发展的正面影响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负面影响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老人农业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成功的关键。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政府唱独角戏,农民参与率低,建设的目标路径与现实出现严重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村镇重点建设代替目前的村社建设,以点带面,构建一个分工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体系,实现"城在村中"和"村在城中"的城乡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刁玉明 《求知》2007,(7):40-4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我们认为,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新型农民队伍,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政治心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心理的透视,明确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有效构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的长效机制,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广大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活动,农民是建设主体。但是"我们动而农民不动"的现实情况,却令人深思。基于对问题致因的分析,应当从改变观念、完善立法、健全制度、落实政策、尊重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村民自治以及强化司法保护等方面来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红 《学理论》2010,(20):19-20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涉及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两个方面。基于这两个方面,本课题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农民对市场等现代经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二是保护和开发利用既有的民间文化使之成为中国农民新的“求富”工具。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5)
"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道德伦理规范,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几千年来,为家庭和谐的维系、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农村社会的结构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此相应,现代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孝"观念日益淡薄,孝文化日益受到批判,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过程中,重新认识传统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农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的优劣又直接关系我国农业基础的好坏.因此党提出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我们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并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在整体上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广大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活动,农民是建设主体.但是"我们动而农民不动"的现实情况,却令人深思.基于对问题致因的分析,应当从改变观念、完善立法、健全制度、落实政策、尊重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村民自治以及强化司法保护等方面来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程镇海 《学理论》2010,(20):191-193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无论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对象,都表现出“转向”。该文着眼当代审美文化转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新语境新挑战,主要探讨当代审美文化转向之背景下,关注农民、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性及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奕 《学理论》2009,(17):97-9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涵盖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优秀民间文化保护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赵丽霞 《学理论》2009,(7):53-54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有农民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民要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而且要求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