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解个人主义衰落的过程,试图去发现一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尝试把对个人主义的理解整合进关于我们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浅析了从古代世界、基督教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到近代的个人主义发展历程,从自我的角度分析个人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异化,诠释人与人,人与宗教,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史娟  李智 《学理论》2010,(4):39-40
科学和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两个部分,具有不可或缺性。两者之间并不是筒单的对立、冲突关系。根据辩证法的规则,我们可以得知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清楚的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宗教与迷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迷信不属于宗教的范围,不能把宗教和迷信等量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宗教和迷信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正确的区分宗教和迷信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清潮 《学理论》2013,(18):364-367
孙中山先生的宗教信仰实践具有不同于世俗教徒的显著特点,如重精神轻形式,不墨守基督教的神学信条而崇信救世革命者的耶稣,对基督教教义的解释有利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集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于一身且相得益彰,反对西方列强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精神侵略等,这对我们正确引导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马梅霞 《学理论》2009,(23):71-72
本文将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源自亚伯拉汗的同宗宗教为例,拟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这两大方面来浅谈一下宗教对人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持有的观念形态继承了宗教(基督教)以抽象的精神观念能动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从而都具有了唯灵论特征。因而,马克思把对宗教唯灵论的批判看作是政治与经济领域批判的前提。在政治领域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私有财产制度抽象人格化,从简单的经济关系出发来论证自由和平等,从而使建立在这种抽象人格基础上的自由和平等等政治国家的政治理念日益抽象化,并支配着社会成员的头脑且企图实现所谓的普遍利益而具有唯灵论特征;在经济领域中,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最高峰,资本这一抽象的“死劳动”借助于雇佣劳动这一“活劳动”得以不断增殖从而具有了支配人的灵性。马克思对这三种唯灵论批判的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搞清楚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和观念形态之间的差别,不被抽象观念所支配,从而唤醒工人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徐海燕 《学理论》2012,(35):221-222
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支配。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基督教成为主流文化,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二元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基督教妇女观对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基督教妇女观影响下的西欧女性的宗教生活,展现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宗教,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这五种宗教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的信徒,在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派和小乘教派,在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曾经是全民信仰的宗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联,它们又具有世界性,在许多国家中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我国的宗教,从社会政治方面考虑,涉及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宗教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需要  相似文献   

9.
陈煜婷 《学理论》2010,(10):102-103
城市居民的宗教信仰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部分基督教信仰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仰者宗教生活状况的调查,探讨了民众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并认为寻求真理价值、现世功利欲求、精神生活寄托以及承袭家庭传统是目前民众信仰基督教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基督教的社会心理调适功能出发,进一步讨论了基督教信仰对民众社会行为及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精神之所以能够与西方悲剧艺术发生密切联系是以它自身所具有的悲剧性为基础的.不同时期基督教精神对悲剧艺术的影响力不同,悲剧对基督教精神的态度也不同.现代西方的悲剧艺术表现出对现实的怀疑和否定的情绪.现代悲剧艺术把上帝变成了人类认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世界的途径,一方面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基督教意象表现对现实的困惑和批判;另一方面把基督教意象作为原型,用现实材料建构现代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陈长利 《理论导刊》2015,(4):104-109
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语言形式阶段,侧重文学语言特殊性的研究,借助文学语言的特殊组织,文学成为一个审美自治的领域,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为代表;本体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意义结合为有机统一体,文学具有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具有精神救赎的作用,以英美新批评文论为代表;功能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社会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文学处于社会精神结构的指定位置,通过阐释活动建立起文本与世界的联系,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试析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在当代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 ,宗教和科学的冲突和斗争不仅没有以宗教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相反 ,却出现了宗教与科学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趋势。人类进入 2 0世纪以来 ,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简单地说 ,2 0世纪是宗教和科学从对立走向合作的时期。这是由于宗教领域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科学观念的改变所造成的。二者合作的基础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1   宗教领域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普遍的世俗化。宗教的世俗化由来已久 ,从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开始 ,西方基督教就走上了世俗化的路程 ,但真正全面的世俗化运…  相似文献   

13.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日韩三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韩国已经成为其第一大宗教。比较三个国家基督教传播覆盖范围出现的差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主要与传入国的国情及基督教与其民族主义的关系、本土宗教的认同程度、教徒的社会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9)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肯定了鲍威尔对宗教批判的积极意义,通过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与基督教社会的类比分析,发现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以自身为中介,将人们的生活分为共同体生活和市民社会生活,共同体并没有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是以这种差别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从而得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是真正的基督教国家的结论,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必须像基督教国家需要宗教意识一样需要政治意识。但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守护所谓"神圣人权"的目的,必将使得政治意识瓦解,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最终被市民社会吞噬。马克思希望人们从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实现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张萍 《学理论》2012,(31):222-223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衰落、它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其对西方的教育事业起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东方影响最深的是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念对青年思想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两种文化教育下的青年在价值观念、追求目标以及道德礼仪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马晓彬 《学理论》2014,(5):40-41
尼采自称是西方历史上最坚定的"敌基督者",其对道德和宗教的批判无疑是属于他哲学中最有名的部分,尼采对于基督教的反对迥异于以往哲学家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尼采认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实际上是保罗,而不是耶稣,保罗解释了耶稣之死,并将耶稣否定的"罪与罚"的逻辑,实际上又重新归给了基督教。而保罗对于耶稣形象的曲解,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耶稣的心理学类型特点,也正是这种心理学类型倾向导致整个基督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否认,而转移为对彼岸世界的信以为真的肯定和向往。  相似文献   

17.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马克斯·韦伯的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其所提出和研究的论题影响深远,也是最受争议的现代社会科学著作之一。在书中韦伯认为,清教的禁欲主义是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原因之一,而宗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也存在一种重要的生成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阳明良知哲学的创造性转化,我们提出自律、平等、责任三个价值向度,使之为现代社会提供启示意义的精神资源。阳明由良知建立道德自我,并在为善去恶的道德实践中展现出基于主体自律的过程,这对于今天信仰危机的救治有着借鉴意义。阳明学中的平等观念发自儒家的仁道,体现出人我交往、分工等方面的互信互爱,这种价值取向为现代社会个人、家庭、社群、国家之间的互动指明了一条有益的启示之路。阳明学中的责任意识包含积极的救世决心和自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精神,可为今世知识分子及普通民众所借鉴学习。我们应该以更包容的心态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中西之间的交流,立足阳明心学精神,在儒家创造性转化中与世界各国共同面对人类当下的困境与危机。  相似文献   

19.
董盼盼 《学理论》2012,(3):101-102
洪秀全屡次落第,愤而阅读基督教布道册子《劝世良言》,受基督教启发并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创立拜上帝教,后又利用宗教建国、治国,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意义非同寻常。在洪及其组织成员的意识里,传统儒家思想又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洪秀全这种"不纯洁"的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宗教现状的思考和对策河南大学政治系郑延泽在河南省,五大宗教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均有。佛教、道教已有近2千年的历史,基督教有100多年的历史。宗教在河南省广大群众中的影响相当广泛。当前河南省宗教状况在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