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清军击败了入侵后藏地区的廓尔喀军以后,统军主帅福康安根据乾隆“当妥立章程,以期永远遵循”的旨意,会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等,共同拟定了《藏内善后章程》上报朝廷,经修改批准定名为《饮定西藏章程》。对清代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部地方法规的产生、内容和历史意义略作沦述。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成员。明朝建立以后,把包括西藏在内的藏族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起初在河州设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统辖藏族地区,后改设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思藏行都指挥使…  相似文献   

2.
从刊刻数量、刊刻密度和刊刻机构来看,<文选>在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时期是一部十分流行的文学经典.它的流行主要不是源于学术驱动,而是源于文学驱动.<文选>流行的程度和文学教育作用的发挥与号称"<选>学中兴"的清代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如果考虑这一事实,清代以来所谓明代<文选>学衰落的定评,就显得失于稳妥.  相似文献   

3.
乾隆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周甲内禅后又以太上皇名义“训政”三年多,其执政之久,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绝后的.被史家艳称的“康乾盛世”正是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但乾隆中期以后,特别是其统治的最后二十年,贪风大炽,有严刑峻法所不可遏止之势.在清代法律术语中,“侵”指官吏侵盗国家钱粮,“贪”则指官吏收受、索要下属或部民财物.乾隆在谕旨中曾把侵、贪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渔利于民者,贪也;蠢蚀于官者,  相似文献   

4.
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清代乾隆时为太医院判,供奉内判。《医宗金鉴》是吴谦主编的丛书,刊行于1740年(乾隆七年),《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以下简称《论注》)  相似文献   

5.
草根文化与移民社会整合--清代台湾与四川移民家庭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台湾与四川均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形态,四川移民来源地涉及全国多省,是一次空前的人口大汇聚.①台湾移民来源地限于福建与毗邻的广东省.台湾与四川有规模移民基本上开始于康熙中叶以后.移民进入陌生环境中,群体意识明显加强,出现了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基层社会组织.本文主要以台湾与四川的闽粤家族关系为主线,探讨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立足发展的轨迹,透视移民社会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6.
产科名著《达生编》为清代亟斋居士所撰,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是书流传至今,刊行本、手抄本、增补本、合刻本、校注本等达百余种。但是,所有版本以及相关医药类工具书皆未指出撰者“亟斋居士”为何人。后由王乐匋考证,明确“亟斋居士”即清代安徽霍山县医者叶风。然而,是则考据单一,文献资料佐证不充分。兹以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清人范泰恒《叶亟斋诗文序》、清人张庚《秋夜同叶刘二子订游庐山用柳河东〈石门精舍〉韵》等资料,对《达生编》撰者叶风考证补充,推断其大约生于康熙中期,卒于乾隆前期,不晚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叶风早年行医,中年入幕并著述,晚年“隐于医”,其子叶大受得其传授,并以医为业。  相似文献   

7.
《大清律例》是中华法系最后一部成文法典。清入关后,在明律基础上修成《大清律集解附例》,后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订,至乾隆五年定型。为维护法典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清廷规定法典律文不再变动,只根据需要修订条例。但频繁纂修条例,当时的司法审判人员断案往往难以适从,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援引清代条例时常发生谬误。《大清律例》中《工律》律文变动最少。考察《工律》发现,清代立法者修订条例时程序严格、制作规范,因时制宜、考虑全面,整体稳定,局部完善,以平衡法律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相似文献   

8.
《浙西六家诗钞》是一部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选辑浙西六位名家诗作的清诗选本。选家吴应和和马洵在该选本中通过序跋、小传、评点等形式表达了宗宋为主、兼采唐诗的诗学倾向,具体体现于选家对"浙西六家"的评价、对具体诗家诗作的点评以及时人对钱载诗风的不同解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不仅喜好藏书,而且精通版本、校勘、目录之学.他在康熙年间奉旨刊刻了<全唐诗>并私资刻印了<楝亭十二种>等古籍,开创了康乾时期精写精刻的新风,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成长小说分为两个时期——“十七年”成长小说和改革开放以后直到当下的成长小说。“十七年”成长小说以政治作为中心,所有的一切均陷入一个文化怪圈。改革开放以后的成长小说则回复到人性,以个体内在精神向度为线索。与这两个时期相对应,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由清晰可循转变为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1.
教育小说《歧路灯》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歧路灯》的题材定位历来众说纷纭.它是属于世情的小说还是教育小说,究竟该给《歧路灯》的题材以怎样准确的定位。从教育小说释名和教育小说题材的流变等方面研究来看,应当确认清代的《歧路灯》为中国教育小说题材,它以散文的写法,通过一定的虚构,描述浪子回头的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和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  相似文献   

12.
“华夷之辨”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民族观念。满族入主中原,清代统治者力倡“华夷一家”的新民族观念为清王朝国基稳定提供合法性依据和思想保障。从清太宗皇太极到清高宗乾隆,这一观念日渐完善,《大义觉迷录》对此观念进行了集中阐释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3.
包公,名拯。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宣染,后来竞成了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包拯尊称为“包公”。宋以后,包公作为一个清官的形象,开始在百姓中流传。元曲中也收了不少反映包公的作品,有《包公智靳鲁斋郎》《包待剩陈州粜米》等,后来清代单弦艺人石玉昆,把民间传说综合起来,编成了《龙图公案》,而后逐步演变成小说《三侠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外科秘授著要》的版本、作者、成书时间、现有整理概况进行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清代新安医家程让光,成书时间应不晚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外科秘授著要》在医学理论、医案和方剂上均对前人论著有所借鉴,在学术思想上又受到其他新安医家的影响,论治疮疡重痰,注重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清代黔东民族地区的义学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学教育的创办是清代统治者为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是加强封建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义学的创办地点最初主要集中在府城县城,后辐射到人口集中和条件较好的乡村;义学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开化与影响都较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推动了黔东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余霖,字师愚,以字行,为清代瘟疫学名家,籍贯为安徽桐城,约生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卒年不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余霖著成《疫疹一得》一书,并自序刊行,后经裴奉辰、庄锦制等多次重刻,得以保存至今。此书现存最早刻本为道光八年(1828年)延庆堂刻本,最佳版本是《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的清抄本。  相似文献   

17.
警察教育是警政建设的重要环节.近代四川警察教育起于清末,先后经历了通省警务学堂、省城巡警教练所、四川高等巡警学堂,虽然在民初及防区制时代,军阀割据导致警政建设停滞,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防区制解体后,以四川警察训练所的成立为标志,四川警察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为近代四川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警政人才.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塞外蒙古地区出现重大变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历史上,中原农业文明与塞外游牧文明虽然有长期的冲突与交流。清代以降,中原农业文明借助中央政权的力量和商业贸易,全面渗透到这一区域,这种渗透的结果,致使蒙古地区由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三个不同层面的梯度,形成三个具有明显差异的区域,各个区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四川农业经济现状及入世后的压力 (一)四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显著。 四川经济总量近几年保持在全国省份排名10位左右,占全国总量的4,4%左右,在西部地区处于第一位,占整个西部地区的30.9%左右。而四川农业经济在四川三大产业总值中占26.3%,是我国西部稳定可靠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而单说农业产值,在全国农业经济中居第6位,不少农副产品的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在人世后,四川农业受到创伤,那么就是中国农业受到了损失。所以,四川省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重点夯实以农业  相似文献   

20.
四川作为西部多民族、多宗教的内陆省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努力实现"两个加快"。然而,境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利用宗教来破坏各民族的团结,对四川地区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有效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进一步搞好新时期宗教工作,才能维护四川地区长久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