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看到墙壁上高悬着一幅廉政警示标语,"要让警笛不响,就要警钟长鸣"。结合参观一例例典型案例,倾听一声声忏悔之声,不觉对"警笛"与"警钟"二者的关系有了一番认识。  相似文献   

2.
漆玲  袁羽 《求知》2012,(4):46-46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看"是前提。只有看清楚了,才能想出具有实效的对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在科学发展中追求和谐,在和谐中追求科学发展,必须调整看待现实的眼光。我们认为,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现实,是坚持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欣赏的眼光是肯定的眼光,而不是否定的眼光。  相似文献   

3.
现代思维方式──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张洪春人类认识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而感知事物进而产生认识活动,只是这种认识活动才使思维"小宇宙"与大宇宙具有了同构性。思维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同构性是世界统一性的内在联系,它在更深层次上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将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市。"大特区"的形成将为深圳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对深圳的国际大都会建设,对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香港,对发展方式转型,对深莞惠一体化以及深港一体化,都将是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一,思想认识问题。个别领导干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低了,理解窄了,甚至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只看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短期效果,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支撑条件的恶化。二是主观上不愿意打破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不愿意舍弃眼前的既得利益。第二,理论武装问题。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阐释还不到位,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学习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和部署,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实了"以人为本"理念,既丰富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也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民族复兴、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描绘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美好未来,正在由科学发展之路一步步走进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黄斌(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机关党委书记、事务处处长):当前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关部门特别要注重四个面的"给力"。一是要在提高思考力上再给力。机关部门是政府、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1,(12):24-25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创造"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大多为垄断行业,吸纳使用科技创新的应用技术远远多于其自身的技术创新,难以在科技创新上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特征,这种依靠大量资源投入,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抑制消费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树立"人本观"摈弃"物本观",依靠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启动个人消费与扩大公共消费相结合,优化经济发展动力结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理顺价格机制,健全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色小镇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精神,为推动转型升级、加快美丽天津建设、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必将对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产生引领作用。虽然"双碳目标"可通过倒逼约束机制、供需联动机制和国际监督机制来推动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但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惯性依然强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供需发展滞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制度支持薄弱,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依然困难重重。为更好地发挥"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积极作用,应从稳固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强化绿色制度供给等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社会合力,畅通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联结,不断创新绿色发展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江旋 《学理论》2010,(25):48-50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考察,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也能够升华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科学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肖广侠 《求知》2013,(11):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渔业作为天津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具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渔业,保持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优化天津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渔(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繁荣天津农副产品市场,稳定水产品市场供应。现结合实际情况从主要成效、制约因素、转型路径、实现方式和效能发挥这五个方面对天津都市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新的时代背景下,娄底在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必须以"四化两型"建设引领推进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信息化,提升整体水平;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二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型,是指由于时代主题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以革命为主题向以发展为主题的转型过程,亦即由革命哲学转型为发展哲学。当然,对此不能狭窄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既具有能为革命也具有能为发展提供正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但是必须看到,由于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政府信任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体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换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政府"信任危机"。对此现象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并深入探讨政府遭遇"信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政府信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儿童画是儿童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比起客观所看到的外界事物,儿童在绘画中更加关心自己的感受,但因为成人往往从自己的理性经验出发,忽视了许多隐藏在儿童画中的信息。要想真正理解儿童画,需要成人理解儿童的绘画阶段、画中的情感表达,接受儿童"不合理"的绘画方式,以便对儿童画进行更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蒋萌 《民主》2012,(5):50-50
普通群众关注全国"两会",不仅是因为"两会"被认为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未来发展的风向标,而且人们更希望看到全局性的部署与改革,实实在在地提升国家的软硬实力、造福所有百姓。媒体针对"两会"的调查显示,房价、物价、收入分配、社保改革、上学、看病、就业等民生话题最受群众关注,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民主转型下的抗争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争政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既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政治学的发展概念。抗争政治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发展,它既发展了社会理论,也创新了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民主转型理论。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抗争政治进行分析,并把其放入民主转型理论的范式转换中来思考抗争政治的含义、特点和过程,有利于深入地研究和解读民主转型下的抗争政治的相关问题,应该说,抗争政治提供了民主转型的新视角,虽然抗争本身不能直接带来民主转型,但它的出现对于改变人们的政治认同、培育积极的公民意识和构建公民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抗争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联性在于:在民主国家,抗争政治是直接民主的价值体现;在威权国家,抗争政治是民主转型的催化剂;抗争政治的三种结果,即被镇压、制度化和民主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