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瑰秋 《人民公安》2013,(18):54-54
我们相逢在风雨的路上 你有你追寻的梦想 我有我飞翔的远方  相似文献   

2.
网络感情并没有"见光死" 2001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一家报社上班。跟丈夫的相逢,是在网上。我去一个游戏网站玩牌,常碰上一个玩牌高手"劲风"。后来劲风又约我玩MUD(一种在线游戏)。游戏中他侠义而重情,对我事无巨细地关怀,又在每一个危险  相似文献   

3.
汪毅 《台声》2001,(5):31-32
我真幸运于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1月在台湾作世纪之旅。   因缘,我再度踏上思念路,叩响了思念之门——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我第一次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是 1996年 5月 31日,迄今逾 4年半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情感垒筑的峰峦在我心中日高,那猿啼声、鱼戏声、溪流声、花木拔节声无不时常撞击我心扉,让我情牵梦绕这一天—— 2000年 12月 28日这个因缘而至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不时飘着菲菲细雨,像清明雨似的飘舞着万千思绪,伴我再度摁响了台北市上林区至善路二段 342巷 2号——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的门铃。…  相似文献   

4.
在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刊物中,我钟爱《中国残疾人》。我不知道《中国残疾人》创刊的具体日期,但是,她和我相逢相伴已有十七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5.
青铜之恋     
姜羲 《福建乡土》2012,(4):47-47
为了三千年前的相逢 我将生命投入千度的炉火 熔铸成一排编钟 姑娘,你可记得  相似文献   

6.
人生在线———讲讲你的故事,说说你的心事,让我们在这里相逢、沟通。为什么不能走出我的家庭是竞争,还是潇洒离去  相似文献   

7.
人生在线———讲讲你的故事,说说你的心事,让我们在这里相逢、沟通。爱他,就让他自由呼吸哪一个是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北京,飞雪的冬日,我在公园踏雪踽踽而行的时候,碰上了难友王臻。如果没有这次戏剧性的相逢,他的生命传奇,也许会永远沉睡在我的生活库存中……王臻在我二十年劳改生涯的同类中,算得上传  相似文献   

9.
三月的春意     
自从认识你这位长兄, 三月让我怦然心动。 身边有你的这些日子里, 心灵深处平添了对生活的情趣。 啊 !雷锋,人生何处不相逢。 三月的清风认识你, 三月的阳光熟悉你。 自从认识你这位长兄, 增加了对风和日丽三月春意的品味。 春意就是真情的回归, 就是人与人的理解, 彼此间心灵的沟通。 啊 !雷锋,人间何处不相逢。 三月的清风就是你, 三月的阳光就是你 ! 自从认识你这位长兄, 三月不能让我忘记。 记忆中常有你的踪影, 睡梦中常见你的足迹。 啊 !雷锋,人生何处不相逢。 三月的清风不能没有你。 三月的阳光不能没有你 ! 三月的春意…  相似文献   

10.
惊闻平山郁夫先生溘然辞世,噩耗传来犹如巨星陨落,深感震惊和悲恸。哀痛之际,我与平山郁夫先生及美知子夫人半个世纪以来相逢相知的种种回忆都历历在目地  相似文献   

11.
周天柱 《台声》2011,(11):60-60
许多次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无论置身何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为炎黄中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我喜欢,“几程漓江水,万点桂山尖”我也欣赏,然而,在对桂林众多的传诵咏叹中,我对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山水有相逢,终会到漓江”的感悟情有独钟,因为它道出了桂林那变化莫测的山水中蕴涵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而桂林的意境的确需要在抽丝剥茧中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3.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个夏天,最令人心动的“相逢”,莫过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的600多名游客与宝岛台湾、与台湾同胞的相逢。  相似文献   

14.
尹玲是学者化的诗人。她攻读过博士学位,现为淡江大学中文系和法文系教授,出版有《文艺社会学》等专著。学者化的诗人写起诗来难免要用典。但尹玲用典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富五车,而是为了抒发情感。如《追寻名叫西贡的都市》中的第二段:“生死两茫茫啊/二十五年是一条河/尘满面发如霜的我/你可曾相逢即能辨识/而你涂抹另一种符码的面容/要我如何寻回你往日眉眼间的风华”这里活用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但作者不是一面查书一面写作,而是融会贯通,让古典诗词名句从胸臆中自然…  相似文献   

15.
正世人常云"缘分",是说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我家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先父单培新为黄埔16期生,本人为《黄埔》杂志撰稿人,祖孙三代与黄埔息息相关,可谓拥有黄埔血脉的"缘分",缘久而情深。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黄埔军校文物并进行考证,自《黄埔》杂志2010年第2期发表《我珍藏的黄埔四期同学录》,  相似文献   

16.
孙郁 《同舟共进》2009,(2):67-69
【清寂而欣然】在《负暄琐话》问世前,没有多少人知道张中行的名字。他的文字很好,静静的,像冬夜悄然落地的雪,安宁里有些清冷。记人记事有古风,像六朝的短章,也夹带明清小品的笔意,很有苍凉的况味。我第一次读到这本小册子,竟如同与民国的旧人相逢。  相似文献   

17.
谢泳 《同舟共进》2011,(4):59-61
人生有许多奇特经历。个人生命与那些完全不可能发生关系的人和事最后联在了一起,事后细细想来,必有某种因缘。我虽不是佛教徒,但有时想起自己一生中所遇的事,还是不免很感慨。  相似文献   

18.
李成琳 《公民导刊》2008,(10):44-45
人生难得是相逢。有的人相逢一次可能再难相聚,有的人今天相逢可能若干年后才能重聚。一个相对固定的平台,平台上的人却来来往往,无法固定。但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事,会在这个平台上留下印迹,留下回忆,留下美好。  相似文献   

19.
(散文)思念     
在那飘雨的黄昏和陌生的街头,我静坐在异乡黑夜听雨声潇潇,丁香在雨里独自愁怨,梧桐惊起鸟声,今夜,该有多少山野的风雨声伴你入梦? 与你相逢的日子依然美丽。  相似文献   

20.
在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刊物中,我钟爱《中国残疾人》。我不知道《中国残疾人》创刊的具体日期,但是,她和我相逢相伴已有十七个春秋了。 最早看到《中国残疾人》,是在1991年的春天。那是我出外矫治残腿时,在火车上看到的。我当时就被他丰富多彩的栏目、新颖实用的内容所吸引,仿佛是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