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本位”政治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官僚政体的发展影响深远。从“官本位”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中梳理出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对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决定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包括臣民式政治文化、伦常式政治文化和人治式政治文化在内的一些落后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它们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家长制"、"一言堂"、"人情网"、"裙带风"、"重人治轻法治"等社会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政治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廉洁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法制化进程,铲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糟粕,是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治文化是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收并蓄地利用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由此独辟公民意识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蹊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泊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自1810年以来,经历由考迪罗军人统治转向政党政治和文官体制、由一党主导型体制转向多党竞争型体制两次政治转型,政党政治的变迁与其政治转型紧密联系。墨西哥的两次政治转型都是在执政党的引领下自上而下推动的;选举制度改革成为其当代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墨西哥的政治改革和发展经历渐进、多阶段的过程,此种方式降低了改革成本,避免了改革过程中的过度震荡,成为有益经验。墨西哥政治转型的思考在于: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过程中权力适度集中的必要性;传统政治文化的作用;保持民主体制与"良政"的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当下中国,民生政治参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渐进发展和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较之其他途径更大的优势。基于紧贴民生问题、注重沟通协商、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的特性,民生政治参与不但可以营造政治文化转型所需的稳定环境、提升政治文化转型所需的政治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有效地激发政治生活主体的主体意识。因此,需在把握民生政治参与限度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对民生政治参与的引导和推动、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教育与实践、优化民生政治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拓宽民生政治参与的内容和渠道,以期更好地推动民生政治参与的优化和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闫玉俊 《学理论》2014,(2):271-272
中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命线[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转型是其必由之路。在现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及时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完善它的教育机制,才能有效地保障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借鉴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促成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9)
作为政治文化的传统研究路径,社会学和文化哲学研究往往通过社会、历史研究勾勒出长期积累形成并且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形象。而美国政治科学谱系的实证主义路径则揭示出了政治文化内部结构的复杂和时代变迁特征。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以"世界价值观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形成跨国定量比较分析的研究范式,揭示出了"后物质主义兴起"——这一发达工业社会文化转型的特征。由此,英格尔哈特分析了文化变迁对社会行为意识、公共治理过程乃至国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会中政治文化具有复杂多样化、冲突对立化、价值取向分化等特性,对政治制度具有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功能: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的源泉,对政治制度具有解说、维系和变革的功能;消极作用:政治文化则对政治制度具有延缓、同化和推翻的作用.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利用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积极功能,不断抑制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消极作用,以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三个要素构成。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之中。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治思想经历了从革命性到建设性再到理性化的转变,政治心理逐渐成熟,政治价值取向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一个政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导向,也反映一个政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号召令"和"动员令"。"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根本性、系统性、持久性的工  相似文献   

13.
民生政治参与与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固然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从深层次讲,政治文化转型滞后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在当下中国,政治参与是促进政治文化转型的更有效路径。因此,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积极推动政治参与。现代社会,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满足和维护,又直接影响着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提升和政治体制的优化。因此,以民生为直接指向的政治参与模式具有充足的动力源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而言,民生政治参与的作用是显见的。"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民生政治参与→政治文化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逻辑关联和发展路径启示人们:树立民生执政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以制度化的方式来积极拓展参与的渠道和空间、促进民生政治参与的技术提升,是当前以民生政治参与模式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有效突破口的理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话语的变迁透视着政治文明的转型。中国传统政治中只有"臣民"、"子民"的概念。"公民"概念的引进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开端,而伴随着中国政治的每一次转型,更准确地说是基于每一次政治转型的需要,"公民"概念都被其它貌似相关而实有极大不同的概念所覆盖或取代。作为对生活在特定政治共同体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一般性称谓,"公民"概念的中国境遇集中体现了政治场域中个体社会成员的地位与境遇。整个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个体社会成员都存在身份的焦虑,对政治人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本土主义身份政治到意识形态身份政治再到法治下的权利身份政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取得数次阶段性成果,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是启动了中国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它不仅克服了封建政治文化的滞留影响而且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偏误,在政治主体、政治参与等方面实现了现代文化观念创新。政治文化的转型因培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民意基础而促成改革向民主法治方向过渡的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6.
曹戊湘  黄敏方 《学理论》2012,(19):65-66
创建文化保障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突显其重要性,体现在文化指引政治发展的方向、文化为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以及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创建文化保障机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精华和创新文化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4)
多元文化伴随经济、政治全球化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部分大学生群体出现传统文化认同危机。"中国梦"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它赋予传统文化认同新鲜活力,并通过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注入正能量。用"中国梦"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塑造新型媒体,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可有效消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8.
对印度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特质和成因的廓清与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印度当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及其本质.印度的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底蕴丰厚.而且内涵独特.特别是其缺乏统一权威意识.崇尚"法制"和蕴含民主潜质的文化特点,更使其民主政治发展独树一帜.当然,这些政治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政治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来源有五重维度。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基",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体",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本"。对这五重维度的考察,回答了党内政治文化"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前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在转型社会,政治经济全方位进行改革,文化价值体系开始重构。为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已开始了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由于传统理念及制度的根深蒂固,作为行政管理的灵魂的现代行政文化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行政体制改革的障碍。因此,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进行理性分析,整合传统与现代的行政文化,通过行政文化的更新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甚至经济社会循序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