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理论》2016,(6)
"五大发展"理念彰显我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全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五大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辩证法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从认识论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升华。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正值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当代中国发展之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浙江省委党校于2016年7月23—24日在浙江杭州联合主办以"‘五大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来自全国党校系统、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背景、目的、实践与对维新运动的影响、理论等五方面对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中体西用论"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有维稳思路和模式的内在缺陷,使各地陷入一个"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要走出现实的维稳窘境,政府既要懂得"洋为中用",又要善于"古为今用",重构标本兼治的维稳模式。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相结合,系统提出了明道为本、抱法为上、取势为要、优术为用的维稳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体西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总是能从不同的视角,发掘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选取"中体西用"这一文化选择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作为方法论,采用历史法与文献法,探讨"中体西用"文化选择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一场重大战略行动,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无疑是一项有深度的理论课题。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深刻理解此次"脱贫攻坚"的真谛;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将使"扶贫脱贫"斗争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接轨,成为向现代化进军的前奏。"脱贫攻坚战"也是对党的各级组织的锻炼和考验,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推进和深化。在对以往扶贫经验的总结中,当代中国正在走出符合时代特点的脱贫之路,从而为世界范围的反贫困斗争提供借鉴。"脱贫攻坚战"的展开,有利于在顶层设计和实际工作的结合上,开创扶贫与开发的新局面,呈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预示着当代中国制订的全面脱贫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1)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国家发展的新战略,其中体现着浓厚的人本思想,"创新发展"是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协调发展"是平衡大众整体利益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全民建造和谐家园的重要保障,"开放发展"是实现全民共赢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指归。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和当代中国的人本思想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本思想就要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及强化依法治国等重要措施入手,从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7)
"概论"课教学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概论"课教学中实现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收效甚微。在"概论"课教学中实现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要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方面着手,二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性作用,三要建立突出平时成绩的多元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舒克斌 《理论导刊》2007,3(8):64-66
毛泽东的中外文化观是百年中西文化之争的科学总结,他辩证地阐述了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肯定,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对发展和繁荣中国民族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极为深远的当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就不仅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还应看到世界优秀文化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思想文化资源.当代中国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的独行者,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合理利用也是其不断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洋为中用”、“一分为二”、“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容细女 《学理论》2011,(31):229-230
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分别从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塑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对社会的态度三个层面展开。本文从微观的文化角度出发,浅析现行初中政治教材凸显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文化理念、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理念、合作民主的管理理念、多元文化与和谐共存的文化格局。虽然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其文化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与新课标要求的"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相符,与传统思想品德的文化教育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不少富裕起来的农民致富不忘国家,主动出钱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科学技术、需要人才。农民进行智力投资,表现了当代中国农民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包含的诸多理念,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在于: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中华文明亲和力的提升,有助于和谐世界的当代建构,有助于生态文明的全球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布局,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紧密关联。当下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呈现积极的良性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利益认同、制度认同、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基于利益、制度、理念是政治认同达成的基础,必须注重以"四个全面"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实现利益认同;以"四个全面"强化制度公正与创新,实现制度认同;以"四个全面"引领价值共识,实现价值认同,以此来不断强化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学"是西方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术思潮。从研究主题看,西方"马克思学"以马克思的原生态文本为主;从研究范式看,西方"马克思学"是学术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在当代中国,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特质与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学,有利于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中国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与发展,既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道路的历史建构成果,又广泛而深度地参与着中国道路及其理论自信的确立与拓展。这样一种紧密的时空联系和命运关联,不仅从本质上把当代中国哲学的演进建构成一种呼应中国道路崛起的学科深化与学术自觉过程,也必然要把"面向中国的问题意识"凸显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存在与发展方式。所谓"面向中国的问题意识",突出强调的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在实践基础上为解决诸多世界难题提出的。同时,它与人类解放、人的平等合作和自由发展直接相关,更与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的现实联系紧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具体继承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联合体"理论的升华。从全球治理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借助联合国这一全球治理体系具有广阔的实践舞台。从思想精华看,"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它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但"共同价值"只是理性约束,国际法才是全球治理的硬性约束。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也在推动国际制度的发展,在提升国内法治水平的同时也在加紧国际规则的制订,加快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6年7月23~24日,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浙江省委党校在杭州联合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论坛"‘五大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党校系统、中央有关部委、部分高校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6)
"立德树人"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则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现实依据,当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化意识的增强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现实支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教育效果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哲学范畴完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自我的理论想象,实现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本性的自我理解,从而塑造了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生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一场文化选择和文明融合,"实事求是"哲学范畴提供了对待、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本性和价值诉求,"解放思想"哲学范畴进一步提供了克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完成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和生命形式。通过"解放思想"哲学范畴所实现的思维方式的自觉变革,当代中国哲学具有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步性,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中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具有同马克思哲学的精神一致性,是文化兼容和哲学自我的创新形式。这是我们当前提倡"三个自信"以及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