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规民约是我国传统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式,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治理作用,对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继承和发展这一社会治理资源,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从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乡规民约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乡规民约是我国传统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式,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治理作用,对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继承和发展这一社会治理资源,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从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乡规民约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治理中乡规民约的再造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行政论坛》2018,(2):46-49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乡规民约在乡村传统再造和现代"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过程中,对新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城乡融合,基于乡土之上的乡规民约在社会变迁中渐渐失去主导性地位,其生存空间被挤压,内容也较为笼统,亟须对国家管理与基层自治之间的矛盾、村庄共同体的衰落、公共物品匮乏所引发的乡规民约权威性丧失等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及时做出回应。因此,强调国家政权适度介入,重建村落新型共同体,调适乡规民约的内容和程序,增强乡村精英服务和村民的有效参与,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逻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乡规民约凭借其自身的内生性、非强制性、灵活性等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中介、整合、道德教化与文化认同功能,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然而,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乡规民约自身建设的诸多问题以及国家力量的过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乡规民约逐渐虚置化。当前,对乡规民约的价值认同、国家-社区组织-广大村民等治理主体合理的角色配置、科学的制度重构、完善的措施保障,是乡规民约摆脱虚置、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乡规民约凭借其自身的内生性、非强制性、灵活性等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中介、整合、道德教化与文化认同功能,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然而,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乡规民约自身建设的诸多问题以及国家力量的过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乡规民约逐渐虚置化。当前,对乡规民约的价值认同、国家-社区组织-广大村民等治理主体合理的角色配置、科学的制度重构、完善的措施保障,是乡规民约摆脱虚置、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贤在当代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参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下,现代乡贤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从传统社会时期,生于其乡众人称为贤者,到近现代以来的断裂及重构,新时期乡贤群体意义更加广涵,呈现多类型、多功能的新特点。现代乡贤参与当代乡村治理过程中,在道德秩序、制度规范、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功能,为追求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有效衔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部门应合理选择实现现代乡贤价值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正在践行"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德治首次纳入其中。作为乡村治理的情感支柱,德治具有约束、教化和凝聚的作用,能够增强自治的有效性、弥补法治不足和感情空白,是建立乡村自治治理体系的关键。当前乡村德治推进的过程中面临不少矛盾与困境,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治建设、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村民主体地位、重视乡规民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传统道德价值的现代性转化,才能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8.
南宋乡村社会与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研究南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可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南宋乡村精英在国家的鼓励、个人利益驱动、社会文化道德教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事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南宋乡村治理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要采用相关鼓励和引导措施,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并重视道德文化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乡村社会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7,(12)
<正>乡村治理是现代治理的一种基本类型,是指政府及其他治理主体、依托制度设计分工,领导、调控、服务乡村社会发展的行为及过程,其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1.从治理的主体角度看,乡村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低,是当前乡村治理的突出短板。长期以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被定位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乡村社会组织的主体性、自治性、自主性并未得到充分彰显。乡村社会组织发育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少数民族乡村治理问题的解决。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民族地区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治理制度性资源。这些传统制度是民族的独特文化标识,有效地弥补了现代治理制度的不足,促进了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价值。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它也面临着来自现代价值体系、现代基层权威、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需要适应乡村经济社会和治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现代化转型。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制度性资源的现代化,需要处理好正式化建构与非正式化传承、核心功能保持与功能扩展、传统制度与现代正式制度安排、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传承手段等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增强村民的精神凝聚力、加强村民社会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思想的物化表达实现道德教化、培养村民社会规则意识和自治能力等社会治理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从明确民俗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定位、让民俗体育活动扎根民间土壤、增强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推广宣传等方面发展民俗体育活动,以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乡村和谐稳定和生存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为解决当前乡村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很多乡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其中"协同共治"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理念创新和路径选择。其具体实施策略主要有:树立系统思维,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建立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村民道德水准,减少和预防乡村社会矛盾发生。  相似文献   

13.
乡村德治重构与归位:历史之根和现代之源的成功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1):24-30
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村民自治有效性和弥补法治效力不足两个方面。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作用空间被严重挤压,逐渐丧失了维系乡村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内在价值,即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式微。乡村社会新型治理网络的构建,市场经济带来的自由价值以及乡村传统道德文化的式微等改变了乡村德治重构与归位的现实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寻求乡村德治中的传统有效资源和现代价值观念的成功链接,是实现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重构与归位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质是立足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是一个由传统的非程序化治理形式向现代的制度化的治理模式转变过程,而民主协商治理则是实现这种制度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夏履程序的分析对于探索新型的乡村社会治理途径不无现实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自治是体现乡村社会走向民主化之路的关键所在,有效发挥乡村自治组织功能是实现乡村自治的重要保证,而乡村自治组织所占有的社会资本对其功能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面对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资本与自治组织功能的背向发展,必须从培育村民自治能力、增强传统规范与现代规范契合力、强化自治组织功能内生动力、拓宽自治资源辐射与回流驱动力等方面,重构乡村社会资本,保证乡村自治实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舶来的理论,嵌入式治理能够运用到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其内在逻辑源于乡村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权力运转的双向性、社会内部的自主性、社会秩序的脆弱性,国家权力运行的渗透性和分布的非均衡性。乡村社会的现代建构过程需要寻求国家权力嵌入与乡村社会的反嵌入之间的均衡。嵌入式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其强调和重视国家与乡村之间的融合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乡村社会实现善治和和谐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责任共担、行动共为、价值共通、情感共融、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当前,“城归”红利不断释放、国家政策持续赋能、信息技术有效嵌入为建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但是也使其面临结构松散化、意义世界隐退、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等多重挑战。因此,要着力整合乡村多元利益、重建乡村意义世界、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乡村治理效能,从而筑牢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之基,进一步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乡村因精英外流导致的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衰微系列连锁反应、政府制度嵌入与现实乡村社会难以有效链接等方面的社会治理挑战,但与此同时,如何发挥兼具城市养分与美丽乡愁的乡村精英作用也成为了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契机。浙江省在激活乡村治理的传统文化资源,基于权力清单的政社互动、乡贤回归与基层精英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多元创新,为乡村治理重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0)
乡风文明是乡村社会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与城市文明相比,乡风文明在人际交往、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治理模式、传统保留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乡村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变迁中,乡风文明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社会的乱象、思想的保守、教育的落后等等,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约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既是一种制度规范,又包含了作为乡村权威的权力代表,对于传统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乡约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乡约亦"官"亦"民",它以一种道德理想的方式来完成乡村基层自治,也向着官方主张的道德理想和礼乐教化目标而施行。乡约亦"官"亦"民",它以一种道德理想的方式来完成乡村基层自治,也向着官方主张的道德理想和礼乐教化目标而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