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基督教为例,探讨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宗教信仰对其生命状况(社会行为,心理状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基督徒的家庭生活、社会行为方面,宗教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尤其在性道德和婚姻期望方面,宗教信仰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铁锴 《理论导刊》2012,(6):21-24
乡镇政权扮演着国家利益的代理人和谋求自身利益的行动者的双重角色。自利性的冲动使得乡镇政府行为出现明显的选择性。在逐利性冲动与制度性约束之下,乡镇政府行为选择既受到包括乡镇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目标取向、行为动机、行政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包括乡镇政府的体制机制、财政资源、乡村制度环境、传统乡土文化以及乡村社会的潜规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要使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调适和规制乡镇政府行为。现实可行的路径应该是通过制度、文化与主体的多维建构来推进,即革新现行县乡体制,优化乡村制度环境;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治理型政府;化育现代农民,树立社会主义乡村新风。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民自主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较于政府主导、市场化、合作化以及农村社区外主体供给等供给模式,农民自主供给更能契合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是农民自主供给亦存在供给行为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而农村社会资本的信任、规范以及互惠特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走出"集体行动困境",且能有效降低他们自主供给的成本。因此,发掘农村传统社会资本"正能量",重塑农民公共精神以及推进农民自组织建设,以提升农民自主供给的效率,将成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璐 《学理论》2013,(24):383-384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的我国大学校园,宗教信仰现象越来越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受到的宗教影响越来越强烈。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全球范围内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创业战略之上,前提是要在组织文化中拥有稳定的创业文化要素来引导和支持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开展创新创业的动机和意向。本文以东北地区大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司层面下衍生于组织文化中的创业文化构成要素,明确创业文化及创业动机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对企业成功实施创业型战略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创业文化、创业动机与创业意向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创业文化各维度与创业意向显正相关;二是安全型创业动机和成就型创业动机与创业意向显正相关;三是安全型创业动机在组织学习、率先行动与创业意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四是成就型创业动机在创新意识、风险承担与创业意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农民维权的行为逻辑——基于政治心态的检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利益结构的高度分化和利益矛盾的日益激化致使农民维权行为成为一种频繁的社会现象,并呈现出诉求内容的经济性与政治性交织、行为方式的多元性与递进性交融、组织手段的离散性与聚集性共存三大趋势。然而,农民维权形式的选择与农民社会政治心态的变化休戚相关,很大程度上政治心态的情势决定着农民维权行为的性质和方向。转型时期农民呈现出政治认知失衡化、政治情感持续化以及政治态度臣民化等多元政治心态,规制着农民维权的行为选择。因此,必须深入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权益维护的制度平台,建立心态管理体系,以之调适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促使农民维权行为规范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7.
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动农民”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视角出发,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流动农民外出就业的途径选择及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免征农业税后,基层政府因财政汲取能力有限和公共服务动机的缺乏,陷入职能意义上的"无政府状态",农田水利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与此同时,因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资本的制约,"搭便车"行为的影响,导致农民自主治理能力的欠缺和合作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丢包袱"式的农村水利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剧了灌溉集体行动的困境。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村组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灌溉问题涉及农民的个人选择、集体行动和灌溉制度的演进等复杂的选择和制度问题。总结村民在灌溉制度中的合作困境,尝试进行理论阐释,探讨建立有效灌溉制度的可能性,对于扩展我们对农业灌溉制度和村民自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参与农村社会福利供给,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吉林省白山市的BMZ公司为个案,对其参与当地DS村福利供给的案例进行全面剖析,研究发现,传统“单向参与”模式下企业参与农村福利供给面临着福利供求结构失衡、参与方式阙如与行为失范等一系列困境,这些问题掣肘企业参与社会福利的功能释放。究其根源,企业以“工具性”为核心的功能定位的福利供给,忽略农民农村的社会、文化需求和经济利益,使农村福利发展陷入了悖论。实践表明,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协商”模式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防控农村社会风险和促进农民生计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这为企业参与农村福利改善、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新的发展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崭新的人文价值取向。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应从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1.
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湖北农民思想观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普遍持肯定态度,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公共文化需求;基本认同社会环境建设;形成了理性的利益取向;具备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并不热衷于宗教信仰;渴望进入城市就业和发展;对自身生活相对满意。党和国家政策、政府职能、乡村政治是影响农民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其中,党和国家政策是关键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行政官员行为动机是指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引发、推动和维持行政官员行为朝向特定目标或者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动力。通过研究行政官员的行为动机来了解行政官员的需求变化状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和措施来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今行政学者热衷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代行政官员行为及其行为动机的表现、特征,进而以自我决策理论为分析工具、借鉴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行政官员的行为动机的内在驱动力源自其心理需求的满足,对行政官员的行为动机展开  相似文献   

13.
赵元  丁敏娜 《学理论》2013,(11):331-332
调查发现,高校学生行为文化存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学生行为文化出现功利化、低俗化、形式化倾向,班级行为文化较薄弱,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突出等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教师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是制约学生行为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设学生行为文化,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构建学生行为文化发展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决定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包括臣民式政治文化、伦常式政治文化和人治式政治文化在内的一些落后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它们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家长制"、"一言堂"、"人情网"、"裙带风"、"重人治轻法治"等社会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政治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廉洁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法制化进程,铲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糟粕,是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下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蝴蝶效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治菊 《行政论坛》2011,18(5):28-32
正如混沌学理论中的蝴蝶效应一样,农民拉拢干部、越级上访、暴力威胁和围攻基层政府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经过风险社会下众多风险因素的催化,将增加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治理的难度,扰乱民主化进程,阻碍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形成,甚至削弱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宜通过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组织化程度,疏通并拓宽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构建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与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等手段来规避。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6)
伴随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多元文化格局已然形成。文化的多元化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沃土。目前我国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研究大学生的宗教问题并探索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对策,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1)
以上海J大学136名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主观性创新动机、交互性创新动机、社会性创新动机、促进创新稳定性的动机和激励性创新动机是构成高校学生创新动机的五大因素。对此,建议从加强大学前的创新教育、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给予创新活动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建立健全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等五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以来,襄樊市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形势,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农村文化体制,让先进文化长入经济,大力发展融经营与服务于一体、具有自我发展功能的"文化中心户",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户为主体,市场运作,文商互补,滚动发展"的先进文化植根千家万户的新路子。 民办公助,社会帮扶。"文化中心户"的主体是农民,由农民创办,农民投资,农民经营,农民受益。但在创办之初,仅靠经营户的投入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给予支持。襄樊市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和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以及派驻农村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然变身为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成功开启了人际交往的新时代。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特点、信任机制及动机等都与现实社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特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网络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使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感,提高自身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病变,使人际关系产生隔阂。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消费文化呈现出诸多鲜明特征,例如,注重"实用型消费",日常开支通常以"量入为出"为基准,储蓄现象蔚然成风;"人情消费"现象普遍存在,"集中性消费"尤为突出,并存在盲目攀比行为;不合理消费观念尚未根除,"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理念严重匮乏。这些鲜明特征是历史文化因素、现实因素及农民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探讨中国农村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