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风险及防范的研究视域相对狭窄,分类应用性研究不足,深度系统剖析缺乏。提出深化研究的三方面建议:加强突破底线风险及防范研究,注重背离改革目标风险及防范研究,强化容易忽视的公有产权控制力削弱风险、抑制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共性和个性风险及其关系等三类风险及防范的分别研究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文阐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存在四种基本模式:转权让利、保权让利、规划区内外区别对待、农户主导的自发流转模式。从产权、经济发展、利益分配、社会保障等角度,对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基础上,总结经验启示。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宜倡导模式多元化,而规划区内外区别对待可作为重点模式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人大授权33个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相关法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已进入制度构建阶段。"同权市场""借征入市""规划主导"和"地票交易"四种典型模式,在入市主体、政府职能、客体范围、城乡规划、土地用途、法律形式、收益分配及主导机制方面多有差异。从制度评价看,"同权市场"市场规律主导、外部成本过高,"借征入市"存在不合法的"合法性","规划主导"有违市场规律的"入市","地票交易"为依托征地的市场创新。全国统一立法应遵循正当利益、价值平衡、市场主导等原则,从现行法整体出发,构建市场主导的入市模式:以集体为主体,政府退出交易;通过地票实现"增减挂钩";保证集体、国有土地"经营性"的一致;采用出让、出租与抵押的交易形式;建立土地发展权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国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其中集体建设用地问题尤为复杂.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因,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4)
随着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暴露了诸多问题。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零星散布,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补偿制度势在必行。着眼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补偿的主要问题,从制度的主体设置、补偿的方式、范围、标准、程序规范等方面提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补偿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作为新时期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抓手和工具,有助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剖析入市政策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采取事件史分析法对2005-2019年我国1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内部需求、外部压力和个体动机三个维度剖析入市政策扩散的背后逻辑。研究发现:(1)入市政策扩散在时间特征上符合S形曲线规律,在空间维度上呈现显著的区域与邻近效应;(2)在入市政策扩散过程中影响城市间采纳的因素差异表现为重外部压力、轻内部诉求与个体动机。对此,需要建立健全地方政策创新扩散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交流;需要上级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地方创新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政策扩散过程中的积极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8.
季学明  孟薇 《党政论坛》2008,(17):30-32
三十年来,上海农村耕地面积总量减少了313.39万亩,其中,形成了非农建设用地累积180多万亩。由于种种原因,约有3亿平方米的土地被闲置和低效率利用。目前,随着上海郊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上海郊区土地利用中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形成两对主要矛盾: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上海农村耕地面积总量减少了313.39万亩,其中,形成了非农建设用地累积180多万亩.由于种种原因,约有3亿平方米的土地被闲置和低效率利用.  相似文献   

10.
集体建设用地如何走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 《瞭望》2001,(23)
我国后备国土资源总量为1.2亿亩,而非过去所称的2亿亩,按60%垦殖率计算,只能开垦7200万亩耕地,但据粗略统计,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在2.7亿亩左右,普遍存在低效利用的问题,这部分土地的挖潜,将是今后满足城乡建设用地需求的主要途径,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首次将"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纳入法律规范的内容。那么,什么是集体协商机制,集体协商机制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这是劳动关系双方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力图解答和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收益分配问题是推进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的关键,而农民如何选择收益分配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实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12村523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水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红稳定性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有负向影响;是否拥有投资性资产、村务公开评价、集体领导信任度评价和分红占收入比重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职业身份、集体土地运营及管理认知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票模式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创新性地提出以地票模式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复垦耕地综合管理、置换指标调配使用、农户补偿补助、地票流转交易等主要做法的调研,表明试验区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改进土地占补利用方式,建立耕地保护新模式,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保障农民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实效.就农民复垦主体地位确立,置换指标统筹使用,地票交易的制度设计、运行模式改进等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深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段浩 《理论导刊》2020,(1):62-67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以股权设置为核心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重点内容。传统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下,产生了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的主体虚化、设置混乱和保障弱化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破解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困境,需要深入探讨有关产权理论、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和公民财产权利体系方面的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中股权设置模式进行类型化分析,构建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股权设置相机抉择机制,为探索和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注重从深层次上研究防腐机制建设,是新形势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机制与制度、体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机制建设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是权利自由精神之体现,是权利主体的正义要求。应当对当前国家垄断土地出让一级市场进行反思,正确处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破除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的制度藩篱和操作障碍,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统一科学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法律法规,彻底解决地方立法涉嫌违反上位法的尴尬局面,力求在保障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集体资产界定与股权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寒 《理论导刊》2019,(6):61-68
农村集体资产的范围界定、量化核算和股权分配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对农村集体资产范围应严格区分,从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公益资产三个基本方面进行科学界定,既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又要防止侵占农村私人资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算,应坚持全面核资、依法核资、资债分离、资账相符的原则,按照分类量化、市场量化和评估量化的方法进行资产清算。应依据保护弱者、尊重劳动贡献、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以及民主协商的原则对集体资产股权主体资格进行科学认定,清算后的股权分配按照适应比例严格规范集体股和基本股的配置。对于股权保护应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管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使确权后的农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占有权、收益权等各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宁书成 《求知》2014,(6):43-44
<正>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廉政风险事前防范、事中监督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全员"一岗双责",形成逐级监督、平行监督、逆向监督和自我监督的闭环考评模式的逐级监督格局,时刻提醒岗位人员廉洁从业,做到廉洁警钟日日敲,时刻绷紧廉洁自律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法律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土地规划的工具,其运用的过程是耕地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建设用地指标从对耕地的保护、供地的调控,愈来愈演化为治理的工具。建设用地指标具有可交易性,不能因其属于公法上的管理工具而否定其交易性。形塑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法律框架应从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场所、交易的效力、程序、收益分配、监管机制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重点问题着手,以推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地增值收益的不断增加,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日益成为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与此同时,一系列以明晰产权为方向的改革措施的实施,也引起了诸多农地私有的相关讨论。面对这种态势,中央明确提出,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公有制底线,但坚守公有制底线的同时也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苏州相关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苏州方式,对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公有制底线的坚守具有重要的先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