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6,(9)
在当前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旅游发展将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立足西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调查基础上,主要对西藏山南桑耶镇文化创意旅游进行分析,为西藏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提供发展方向,结合西藏现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模式,提出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理论,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到党的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县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则是对党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反映。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对县域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方式及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县域旅游协调发展的路径,对县域旅游经济如何实现统筹发展进行探讨。该探讨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也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5)
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经济形势下,从投资因素分析农户增收是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2009—2014年林芝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投资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投资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速居于西藏前列。农户投资仍以自有资金为主,但农户的信贷观念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产业投资方面可以看出农户生产经营出现多元化倾向。农户生产性投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农户生产与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数年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是负增长,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田间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对农户产出全要素增长率增长的影响短期效应最明显。劳动力素质偏低对农户产出全要素增长率增长的影响也具有短期效应。受教育年限普遍偏低对农户产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较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本课题从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工业化、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西藏城乡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失衡的现象。为了促进西藏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西藏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各个地级市的发展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估,基于经济发展板块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排名的关系,计算出陕西省整体及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系数.研究表明:经济实力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但并不必然导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从区域板块上表现出“U”型曲线的特征;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从经济上明显呈现第一、二、三梯度的阶梯化发展态势.文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庆生  刘文蕾 《学理论》2009,(19):157-158
近年来,乡村旅游备受各界关注和游客青睐。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主要包括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景观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广大湿地区域因拥有原始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成为一项重要且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天津市宁河县拥有以七里海湿地为主体的湿地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人大为核心的财政监督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人大财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滞后,制约了人大财政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弱化了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基础;预算审批机构不健全,使人大对预算决算的审查流于形式;人大缺乏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督,导致违法违纪现象滋生蔓延。构建以人大为核心的财政监督机制,需要从构建以人大为核心的国家财政监督体系和完善人大财政监督的配套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天生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兼顾环境和经济的行为选择是这一难题在现实中的体现。本文从制度理论出发,提出理解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兼容性激励机制。主要选择山西省在环境治理新政的典型案例对兼容性激励机制在协调环境与经济方面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只要设计了恰当的制度,形成相融合的激励机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协调发展。山西的经验虽只来自一个地方,其所针对的问题却是普遍的,因而对于其他地方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对单一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完整地分析兼容性激励机制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是本文的特色,但这可能会对外部效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在职业选择、薪酬期望、是否深造等方面存在差别。本文在对东北农业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城乡大学生在择业思想、职业规划态度及接受的教育水平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得出其原因是文化环境、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的不同,提出建议如下:政府应推进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营造求职环境、加强高校辅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傅厚春 《学理论》2020,(9):115-117
基于现有文献自编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问卷》,针对辽宁省辖区内14个地级市的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以及认同差异的个体性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政治面貌以及受教育程度个体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从加强宣传教育效度、提升文化建设高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增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由城乡对立向城乡一体化演变.中国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又必然是一个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过程.漯河作为一座位于中原腹地的城市,城乡二元化结构比较明显.在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于近年形成的“小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为其他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2)
运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山东省1985年到2008年的年度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明外商直接投资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点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全军  张红英 《学理论》2013,(32):29-3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城乡的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能够快捷流动、合理配置,各次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城市和乡村在各个层面建设统一体,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环境、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广泛融合。整体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对策: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多举措加快城镇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改善农村精神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罗媛媛 《学理论》2012,(20):153-154
西藏这个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藏文化而闻名于世界的地方,已经毫无疑问成了国内外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以西藏佛教旅游景点文本为例,在德国功能主义的指导下,对旅游景点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出一些典型的错误并分析好的翻译例句,提出更适合旅游景点文本翻译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西藏旅游景点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恐怖袭击风险。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必须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构建跨部门的反恐协同机制。应从应急演练强化、现场指挥优化、日常联动合作、反恐资源整合、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急剧增加,极大的丰富了社会服务的内容,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但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政府和居民的需要,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包头市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以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路径,更好的促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最为重要的社会养老保障,在城乡之间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城乡分割的养老保障制度自然是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消除城乡制度的诸多差异,努力促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与转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统筹差异探析——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最为重要的社会养老保障,在城乡之间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城乡分割的养老保障制度自然是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消除城乡制度的诸多差异,努力促进城乡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5)
从人文环境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现状出发,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对门达镇典型地区门达村的实地考察、农户调查以及多年对其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总结了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旱化作物增多,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经济、政策措施发生变化、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进而提出适宜本地区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