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5)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号召,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了重大利好。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客观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提供解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对策,以有利于大学生能够稳定、健康和成功地创业。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2)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厚植创新创业文化,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背景下,建设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的创业保障机制建设,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以扶持大学创业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组成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技能、帮助创业实践的共同体,三者共享资源与信息,形成三位一体的创业保障格局,实现大学生创业保障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3)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备受关注,高校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注重对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授,而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在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开展的有效路径如下:完善大学生创业心理课程体系;丰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体系;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注重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以此丰富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8)
从"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力求在新时代掀起新的创业高潮。大学生作为创业实力主体和初创群体,是重要行为主体。创业自我效能能够成功推动创业活动的进行,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创业瓶颈,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应做到: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优选路径;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破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构建创新创业道德体系和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课程、师资培训、挖掘资源等措施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课程对我国教育目的作了适度调整,增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宗旨是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大众创业创新实施路径中应建构服务创业、激励创业、实践创业、互联网+支撑及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宣讲中形成强有力的大众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已渗透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为了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成为教学的新要求。文章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意义、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已经减弱,中央政府希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式找到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股权众筹是解决大众创业资本、资源问题的创新方式,但是定位不准确、投资不积极、委托代理等问题制约了股权众筹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通过股权众筹的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0)
公益创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的新举措,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载体,也是大众创业的新模式。分析开展公益创业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境,梳理总结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举措: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培育公益创业意识;依托创业教育,培养公益创业人才;搭建融合共生的保障平台,开展公益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高校推动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文化自信能够起到指明发展方向、注入鲜活血液、树立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特色等作用。针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导向性不强、同质化严重、功利化明显的问题,本文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深入探析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以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类社团是提升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难点问题,将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构建社团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可以推广的社团发展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5)
大学生的创业问题一直都在困扰各大高校,完全依靠高校通过创业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教育之外的其他非教育影响因素才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核心因素。要在特别关注政府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的影响的基础上,破解相关误识,适度减轻高校的压力,引导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3)
在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有了重新定位。建立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当今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项严峻问题。分析探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高校要顺应这个趋势,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从心理、技能、意识三个方面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9)
创业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与潮流,也是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大学生群体创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必要性。文章探析各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如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就业指导课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文化课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大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系列讲座和论坛结合。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同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好融合,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创业观。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众创空间纲领性文件——《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发展众创空间平台,开启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篇章。众创空间是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之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服  相似文献   

16.
陈福刚  王靖磊  刘凯 《学理论》2012,(32):226-227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综合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困境因素,从创业的兴趣和态度、创业的能力和环境等方面不难看出学院学生对创业表现出迫切的愿望和期待,但普遍存在创业经济不足,创业能力缺乏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困境因素,探求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着力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有利于减轻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更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作为我国近年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热点与重点,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然而,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学院派式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我国应将"教学方式方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在高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转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扭转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8.
深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自身专长,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而达到人才培养和就业拓展目的的一项工作,它是国家一项重要国策。本文着重探讨深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制及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5)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意义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充分挖掘高校共青团自身特殊优势,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通过营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完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服务联系来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