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7,(11)
作为一个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阿伦特的成就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而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她,思想上有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在教育哲学上表现出坚定的保守主义姿态。她果断指出了困扰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问题即教育权威的丧失。在她看来教育的本质是"诞生性",新来者既需要得到权威的庇护又需要以合理的方式介入既有的社会生活,而教育的目的,正是以行动切入世界,指向积极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吴江 《学理论》2010,(29):71-75
通过阿伦特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理解消费社会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消费品和消费活动的无边际增加;二是人们强烈希望将自身生命和私密体验带入公共领域;三是妇女成为消费社会的中心。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人们的政治兴趣大大降低,私人领域被破坏,以及生存真实感在恶性循环中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3.
汉娜·阿伦特由于曲折的人生经历促使她对哲学和政治产生与人不同的独特见解。她在严格区分和诠释劳动、工作、行动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哲学理论;然而,她过高估计政治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在政治领域中清除经济活动,使政治活动的内容狭隘而空虚,成为她理论中最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繁丰,影响深远,《双城记》尤其值得玩味。《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形象再现了法国和巴黎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与斗争冲突,通过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揭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小说提倡用宽恕的精神来化解这些矛盾和仇恨,感化和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李舫 《党政论坛》2013,(24):52-53
《朗读者》系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在2008年推出的电影,其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曾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广泛流传。这位曾在海德堡获得博士学位的大法官擅长缜密幽遽的逻辑叙事,并以此获德语推理小说大奖。《朗读者》可以说是这位法官最杰出、最轰动的文学代表作,而在镜头的推拉之间,本哈德·施林克的心灵推理升华为史蒂芬·戴德利的人性拷问,本哈德·施林克的文字智慧演绎为史蒂芬·戴德利的银幕传奇。  相似文献   

6.
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是其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富含张力的,即包含作为"事先"视角的行动者判断与作为"事后"视角的旁观者判断。在阿伦特那里,判断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双重内涵而能够综合思考与意志,而这所涉及到的是长久以来困扰西方哲学的理性与意志关系问题。在阿伦特论述判断理论的过程中,共通感成为协调两种判断的关键概念,而这与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概念又有着相通之处,后者的工作恰恰又将前者所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同情理论是阿伦特《论革命》中讨论的重点问题。根据她的同情理论,美法革命的云泥之别在于革命领导者是否怀有同情的激情。法国革命领导者因同情的激情将革命的方向由以自由立国为目标的政治问题转化为以追求幸福、摆脱贫苦为目标的社会问题。相比之下美国革命领导人没有同情的激情,他们以其政治智慧使美国革命取得成功。用同情去解释美法革命的原因及进程这与马克思哲学相左,不仅如此,阿伦特在《论革命》中还以同情为基调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提出批评。因此本文试图站在马克思的立场,通过指出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同情在解释革命问题上的优先性和阿伦特同情理论本身的矛盾之处来回应她对马克思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对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批评中,有一种是对于阿伦特"精英主义"的批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谢尔顿·沃林。在谢尔顿·沃林看来,阿伦特的政治思想是"反民主"的,而阿伦特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主义者"。笔者认为,谢尔顿·沃林在两个方面曲解了阿伦特的政治思想,其一,他片面化的解释了阿伦特政治行动的内涵,仅仅强调政治行动的"显现"维度,而忽略了政治行动的"交流"维度,其二,他并没有看到阿伦特将"政治"与"社会"区分中所表达出的政治内在的民主结构,因而错误的将阿伦特归入了西方精英主义政治的传统模式之中。在笔者来看,阿伦特的"政治行动"理论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精英主义的模式,即"人民的精英主义",这种精英主义是阿伦特意义上一种特殊的精英主义,它一方面可以提升政治的大众参与,保障政治权力的自我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政治精英的自我遴选,保证政治决策的不断修正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正如毛里奇奥·帕瑟林·邓特里弗所说,阿伦特是处在一种特殊的"民主"与"精英"之张力的政治结构中,在我们看来,阿伦特既是一个"自由的民主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民的精英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彭光谦 《党政论坛》2013,(10):32-32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中的两大战争策源地,同为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两个大本营。然而,面对历史,这两个国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因而也形成了战后这两个国家在国际地位上的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10.
高洋 《学理论》2011,(28):57-58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自由的背后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还要接受他律,他律就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规则的约束。主要从实践哲学的角度研究康德的自由观,分析康德自由理论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之死彰显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施特劳斯认为,大众与精英的区分出于自然,不可变更。为免除专制政体下的各种迫害,哲学家必须以俗白教诲方式迎合大众,真理则只能以隐微教诲形式传播给少数哲学精英,这构成了施特劳斯独特的"读写政治学"。阿伦特认为,以读写政治学来化解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是不充分的。大众意见并非天然敌对真理,其中蕴含着真理的因素,大众也并不天然仇视哲学家。事实真理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而现代世界对事实真理与政治生活的真正威胁来自有组织谎言与国家形象制造。他们对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反思,最终在实践上是为了迂回地批评海德格尔参与纳粹。在施特劳斯看来,海德格尔把本该在哲学精英之间秘传的真理兜售给纳粹当局,一定会失败。阿伦特认为,海德格尔混淆了隐藏在私人领域的哲学思考和公共领域中的实践智慧,最终失败实属必然。阿伦特与施特劳斯的隐匿对话,不仅尝试回答哲学与政治的基本关系问题,也带有浓厚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2.
自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之间的鸿沟在古希腊生发以来,动态开放的政治行动与静态封闭的法律制度就开始了尖锐对立。在阿伦特那里,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关系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涉及现实政治秩序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它还关涉人类公共自由的实现。作为一个古典的二元对立,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对于政治行动的制约以及政治行动的反制约。阿伦特一反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对于政治行动的贬低,在复兴本真政治的基础上,启明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的紧密关联,并最终在革命精神制度化的政治体制中完成消解对立实现自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3.
综观历史,关于正义的观念皓若瀚海。罗尔斯有感于对正义理解的纷繁,提出了正义的“概念”和“观念”之分。然而,当罗氏以“权利”作为正义的底色时,他的正义“概念”实际上落入了他所定义的正义的“观念”之窠臼。鉴于此,通过对正义与社会秩序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的揭示,本文试图给出一个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正义”,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结束正义的概念纷争。  相似文献   

14.
费希特将形成经验知识的认识主体、意识条件把握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费希特较好地解决了形成经验知识的感性表象与思维规定的关系问题,但他却把思维规定,即概念、范畴看成是先验的,这是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 ,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奠定了政治与道德一体、人类通过政治实践获得德性生活的基调。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抽象人性论和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性生活的至上性 ,因而完成了政治的世俗化进程。但是 ,从人作为天生的社会动物这一人类存在的基本命题分析 ,人的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只能是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而不是理性单纯从属于感性、个人独立于社会并优先于社会的价值序列关系。因此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中介 ,通过对人的劳动实践的分析 ,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自由的全面发展 ,国家必须以真实的自由和全面的平等为基本理念 ,通过倡导积极的公共生活而实现人的道德提升和精神自由的历史性命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 ,准确地界定目前我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质 ,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无论是商品的价值还是使用价值都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一致的,都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观是其核心。语境论被认为是超越实在论、整合机械论和有机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假设,历史事件变化观是其核心。分析语境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矛盾、真理、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等方面存在的本质联系,可以深度把握语境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我党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的历史理论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开始由盲目转向自觉,这个自觉活动就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然而,20世纪末叶,社会主义命运举世关注,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社会主义是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人民自觉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其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共产党,取决于共产党在全部政治活动中的纲领、路线、政策、作风、领导水平、民主程度、组织纪律和模范行为。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取决于贯穿在共产党全部  相似文献   

19.
一切时代都是政治时代,一切哲学都蕴含政治。我们的时代是文化繁荣与危险并进的时代,也是哲学形式政治化与内核虚无化的反错时代。对权力的依附,智者沦于上贵的使者,道德论的虚设,映现出政治伦理学的乏力。避开资本与权力批判的政治哲学亦是死亡哲学,有效"介入"现实政治进程才是政治哲学的生命。历史唯物主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的政治介入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政治型构与批判范式。  相似文献   

20.
理解政治现象: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她认为政治学必须关注人类现实的生存状况 ,应对政治现象采取“理解”的态度进行研究 ,为此要求研究者深入到政治现象中去。阿伦特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公共领域的研究 ,认为政治现象是在公共领域中发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 ,公共领域逐渐被私人领域侵蚀而衰落 ,传统与现代出现深刻的裂痕 ,而纳粹政权的兴起 ,则是西方政治文明衰败的必然产物。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无疑是对西方政治文明最有力的批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