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中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到见解,孔子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规律。从教育目标、教师标准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探讨孔子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郭闯 《各界》2009,18(11)
<学记>是古代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文献,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它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赵平  李斐斐 《学理论》2010,(17):155-156,192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保留着较浓的口语会话色彩,形成平实质朴、简约精当、含蓄与明快交织的话语风格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原因:孔子大众化教学、教学民主化,情感中介、设置情境,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追求与实践。老祖宗为我们今天"人本""、人文"教育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4.
秦丽萍 《学理论》2011,(23):35-36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在正义理念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而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见于《论语》一书中。对《论语》中有关正义理念的核心范畴——"义"与"泛爱众"以得"仁","为政以德"以及"见贤思齐"的关系进行详细地分析阐述,可以得出先秦儒家正义理念中所包含的相关正义原则——平等原则与品德、才能原则,进而去其糟粕,汲取精华,为今世致用。  相似文献   

5.
车雪琴 《学理论》2009,(17):225-226
一提起古代教育。我们不能不提起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首创了“学而不厌,侮人不倦”,“启发武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由博返约”等各种教学理念,特别是他的“仁”政学说,无论是对当今的教育还是国家统治,都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更进一步说,对素质教育的提高。道德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从孔子教学思想这一点入手,力图探索孔子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一贯之道"是一个涉及儒学主题的大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儒学一大"公案"。民国时期对这一问题有三种解读模式:蔡元培、张岱年从人生哲学上解读,认为孔子"一贯之道"即曾子所言"忠恕";蒋维乔、胡适认为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西洋论理学中所说的归纳推理",不单是推己及人的人生哲学;谢无量、冯友兰、范寿康认为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仁"。民国时期对孔子"一贯之道"的不同解读,显示了在20世纪初期中西方文化对话的大背景下思想家既主张引进西方文化,又肯定中国文化的态度,即在一种二维视野中对孔子思想进行诠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构成了民国时期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孔子仁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仁""礼"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法制规范及社会和谐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时代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有着深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引领、价值体系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美好人格构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子"仁""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滋养与借鉴、传承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个人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义利观、落脚国家精神的筑建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学习其间议论行事的一部书,在这部著作里,孔子所传达的教育思想、所表述出来的教育智慧是非常之多的.孔子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共通相似之处,我们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汲取孔子的教育智慧,领悟孔子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普遍存在道德价值观冲突现象,缓解或消除这一冲突的有效途径是正视人的主体性,有效实现教育对话。人是理性的主体,基于人所处的现实关系,《基础》课实现教育对话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教育对话对于落实新课程方案和真正提高《基础》课实效性意义重大。从方法论意义而言,教育对话是把规范性的教材体系尽快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从本体论精神而言,教育对话是凸显《基础》课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提升教学主体人格精神的先决条件;从认识论角度而言,教育对话是实现《基础》课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关键和基石。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仁与礼是孔子政治理想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孔子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主线。他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以"礼"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充实以克己内省、忠恕爱人、尊己尊人、以和为贵等内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对于现如今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育人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金发 《学理论》2012,(17):283-284
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对话方法对发展、完善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煌 《学理论》2013,(32):281-282
21世纪以来,对话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所占份额并不大,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联系笔者在长沙县某所特殊教育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实际,主要从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出发,就巴赫金对话理论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期待巴赫金对话理论在以后教学中能得到更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阐释及其意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媒介通过对话而达成一致的精神交往。经由交往的新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全新理解,确立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性选择。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实践理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尹民 《学理论》2013,(11):259-260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强调个体生命的完整发展,关注人的生命意义的完整性。它力求在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言语、理解、沟通体验等对话方式,在个人经验共享中实现知识创生的教学意义,把课堂变成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场所。但是在对话教学事件中由于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对其理论理解的偏差,导致对话教学出现许多失误,因此再次深入了解对话教学相关理论,有助于现代教育的顺利推进,也只有基于生命意蕴的对话教学才是现代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黄良玲 《各界》2009,18(1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学生及其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角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对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教师教育工作在办学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民生、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以对话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主体间关系模式,其中孕育着深层意义上的课程、知识、教育等本体论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不仅是信息化时代,同时也宣告对话时代的来临。作为当代哲学思潮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解决问题、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作为一种新的领导理念,对话体现出的是主体之间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对话理念既是对“独白式”传统领导理念的解构,又是对现代领导理念的重构。与传统的“独白式”领导理念不同,对话理念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公民参与、团结与协作、民主化是实现领导理念由独白到对话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不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老年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5亿,超过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并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是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述志中所讲的让老人得到安顿、在朋友中间讲诚信、对未成年人多关心,这三条不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郑正  苑萌萌 《学理论》2013,(2):233-234
孔子的一生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作为博大精深的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仍有其巨大的研究价值、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群  乔秋敏  宋士华 《学理论》2012,(35):168-169,212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高校教育,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值得不断探寻。古老书院千余年发展积淀历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性修为,与现代大学的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古代书院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精神等等对于现代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主体间性哲学所蕴涵的平等交流、对话、相互理解、合作等思想理念,对于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搭建师生交往的网络平台,来贯彻落实主体性间性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