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勇 《团结》2011,(4):28-30
《团结》杂志倡导对启蒙问题进行一次专题讨论,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只是笔者的专业在历史,只能从历史的向度就启蒙问题谈点浅见,而无法结合丰富火热的现实生活。从历史的大背景说,启蒙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太久远。在西方人来到中国之前,中国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在一众有关章学诚学术研究者中,姚名达是最早从史学史角度对章学诚史学进行专题研究的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广泛,从著述整理、史料考订到史学思想透析,研究系统且全面,成果丰富,推动了学术界对章学诚史学研究的发展。在研究章学诚史学的过程中,姚名达尝试运用年谱和目录体裁进行分析,研究创获颇多。受此鼓舞,姚名达日后用力于年谱学和目录学,著述迭出,闻名于学界。而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和目录学理论也对姚名达产生深远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晓娟 《学理论》2012,(20):167-168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在将近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发展良好,局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研究现状、研究视角、未来走向三个方面概括其研究特点,以期有助于其他研究者充分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与前瞻,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代铁路警察教育的基本历程,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近代路警教育的时代特征与不足。清末是铁路巡警教育的萌芽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铁路巡警先是开展零散的“闲时教育”,而后津浦铁路成立了铁路巡警教练所,成为专设路警教育机构之开端。北洋政府交通部曾两次设置中央路警教育机构,但均因经费支绌等原因而取消,中央路警管理机关对路警教育的规划也未真正实施。京汉等铁路巡警教练所的存在是北洋时期路警教育的重要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道部致力于对路警教育的整理和统一,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建构和教育弊害纠正两个方面。抗战开始后,对铁路警察的管理机构因战局变化而多次变动,路警教育陷于停滞。概言之,未能持续办好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央路警教育机构是中国近代路警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而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是中国近代路警教育不成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陈华 《学理论》2013,(14):169-171
近年来,福利文化研究作为交叉学科形成的新领域逐渐成为热点,中国近代福利文化的研究在思想、制度与实践、慈善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代福利文化研究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点:福利文化的概念需进一步明晰,需要立足文化视角建立理论框架,近代福利文化研究的资料和内容应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翦伯赞、吕振羽等的史学理论研究,促进了我国马克主义史学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就抗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封建帝制崩溃前后"新史学"的倡导和推进戊戌维新虽然被顽固派扼杀了,但戊戌运动由此开启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是阻挡不了的。至20世纪初年,由于空前民族危机的刺激以及逐步形成的共和革命思想的推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急剧变化的局面,掀起了输入西方新思想、新学理,用以分析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寻找救国道路的进步潮流。十年之间,雨后春笋般地刊行了大量译著、杂志和报纸。梁启超对当时情况有过生动的概括:"戊戌政变,继以庚子‘拳祸’,清室衰微益暴露,青年学子,相率求学海外。  相似文献   

8.
从1840年开始,近代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历史观、著述内容以至著述形式上,都明显地不同于传统史学,这是由于受到社会条件发生剧变的刺激和推动,同时也是学术文化内部新旧推移的结果。近代史学80年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到1860年前后,是民族危机刺激下救亡图强史学勃兴的时期;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到90年代末,是维新变法酝酿发动与近代历史变易观和进化论传播时期;20世纪最初的20年,是封建帝制崩溃前后"新史学"倡导和推动时期。  相似文献   

9.
行政管理在民族国家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对它认识很早 ,并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其中不乏具有现代行政管理学的科学成分。本文认为 ,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有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组织内部事务的观点及其理论体系、思想学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对其演变规律问题。开展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的研究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学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代水师曾守土安邦、战绩卓著,但近代以来日趋衰落。随着近代海军飞速发展,规模庞大的旧式水师已是明日黄花。1905年清政府大办警政,且国内治安形势混乱,保留旧式水师并将其水警化是为大势所趋,历经清末新政,最终由民国政府实现。由于旧式水师水警化是由政府作为制度供给方强行推进,因此其制度移植性较强,形式虽新,思想陈旧,导致了水师水警化成效受限,折射出动荡时期旧中国的无奈,在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今天,以史为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治江  安树彬 《理论导刊》2012,(11):109-112
新世纪十多年来,中国近代思想史在史料发掘、学科体系建设、思潮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研究理念与方法、范围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体系建设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学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2.
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会政治是近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民主政治形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议会政治思想的传播,议会政治作为仿行西方政治的一种重要形态被嫁接、移植到近代中国.议会政治在近代中国的移植、运作和变异,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的走向,而且改变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形态与内容.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党政治、政治理念、政治体系等结构性的因素或被刷新,或被重塑,由此,中国政治开始了从传统政治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徐文军  宋枫霞 《学理论》2013,(20):202-203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是什么关系,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什么作用,学术界意见不一。部分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推动作用,并举出一些实例予以证明。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毋庸置疑,而太平天国只是从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并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甚至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太平天国起义客观上迫使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被动的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点讲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璀璨的科技成就,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经验,轻视科学实验、理论思考,没有超出实用的目标或提高到思辨和原理的阶段,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通过吸取和消化现代科学精神、科学规范、科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继续彰显其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科技的历史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2)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主流。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GIS与大数据的建立与应用,让学者们实现了过去无法完成的研究目标。历史研究加入GIS与大数据之中,将会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英 《理论探讨》2003,(2):38-40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主体 ,但并不是作为自然科学被传播 ,而是对其意义作了新的理解 ,把它提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对思想理论的必然要求。在短短的几十年里 ,进化论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变易史观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近代的进化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 ,进化史观居于时代思潮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1840-1949)的研究范围、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及基本方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需要继续对其进行研究,特别需要探讨其研究范围、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处理思想史与实际历史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孟学华 《学理论》2009,(10):137-138
从鸦片战争经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从甲午战争经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开始把学习的目光转向俄国,开始抛弃西方资本主义,向往和接受社会主义,最终找到了一条走向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5)
顾均正一生通过各种科普实践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如编辑科普杂志及书籍、创作科普作品,还创办了《科学趣味》期刊。不过他的科普工作也存在着几点局限,如持实用主义科学传播观、作品过于通俗,而且多援引二手材料,但他仍为我国的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占据主流意识的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天下观"。正如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天朝上国旧梦破碎、国家被迫走上近代的过程。近代中国的国家观是形成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时刻,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时所形成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使得孙中山的国家观脱颖而出,力压其他变革思潮,取代了传统的国家观。但是在经历袁世凯复辟后,共和走向灭亡。先进的中国人又开始求索新的国家观念与国家体制,在经历思想启蒙之后,中国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并且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