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苹 《学理论》2012,(11):197-198
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当前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研究青年学生信仰教育的基础理论对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信仰教育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从青年学生信仰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青年学生信仰的生成机制有:需要认同机制、伦理内化机制和心理整合机制,从而掌握青年学生信仰的发展的一般过程,以便更好地改进青年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2.
吕琦 《学理论》2013,(12):379-380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状况,深入探究并分析信仰缺失的原因,试图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自实施以来,协同全国各高校共同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又被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应整合现有资源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内容;结合最新党章开展马克思主义方法教育;强化培养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培训模式熔铸知行合一的实践目标;总结工作经验树立成长成才青年观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锐 《学理论》2010,(25):246-247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应对经济科技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给当代青年带来的挑战。要抓好高校育人工作,把握舆论导向,把大学生培养成理想抱负远大、综合素质过硬,有正确人生信仰,有崇高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大学生是团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为切入点,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阶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意义,进一步论述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期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丰富教育培养的内容形式,为高校青马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6)
人工智能在青年政治认同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促进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的智能化、智慧化。同时,人工智能亦对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可能引发青年政治理论学习的投机主义倾向、可能引发青年政治理论学习的工具性依赖、可能发生青年政治理论学习的"技术陷阱"。人工智能背景下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的守正创新,应进一步强化青年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价值理性引导,持续健全青年政治认同教育中人工智能介入的制度规范,及时更新并重塑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者的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7)
网络通信技术带来了社会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网络环境监管的复杂性也频繁地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和差异化,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较为明显的误导。以大学生的信仰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发展和该青年群体信仰变化的现状出发,研究网络环境带来的双面效应,得出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网络对信仰的推动作用相伴发生且呈现日益扩大化的趋势。通过对信仰引导内容、网络建设、情感疏导和法制完善等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积极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刘娟  胡新宇 《学理论》2014,(5):286-288
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思想保障。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却并不理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并不少见。增进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如下:实现知识教学与信仰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学习与信仰实践的统一;实现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实现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方式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的认同是基础,健全人格的形成即自觉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情感立场、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应有的担当责任和使命精神及把公平正义作为崇高追求是情感动力,投身实践即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常修课、通过自身奋斗夯实实践基础、以高标准道德要求提升自身素养及把改造自己与改造社会统一起来是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应东  陈维国 《学理论》2012,(20):262-263
青年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的后备培养力量,而青年学生又是其中的重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好地为党培养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说,大学生党员的信仰问题关乎我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发展党员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巍 《学理论》2011,(35):260-261
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信仰。对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繁荣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等使大学生日益浸润于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一元化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遭遇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挑战,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信仰"四化"现象为出发点包括:信仰真空化、信仰多元化、信仰经济化以及信仰教育教条化。探究解决大学生信仰存在的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重新建构大学生的信仰,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缺乏信仰的法律,是无法完成法治国家的使命的。法律不被信仰,传统中国的因素影响固然甚大,但现实中的法律实践,同样关系着公众对法律的感情和认知,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任何一点的不当或者违法行为,都会损害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形势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认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必须由人们自己来选择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生、高校以及国家的精神文化与信仰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空间,这种社会空间发展状态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很多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切实做好开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平台,掌握网络平台的话语主动权,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积极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空间;坚持外在教育引导与自觉学习提升相结合的办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认同与践行等三个层面,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丰富与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教育与信仰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刍论法律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广婷 《理论导刊》2004,(11):18-20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自己生活状态下国家法律的极度认同、信服、敬畏并自觉自愿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和法律态度。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中,法律的权威和神圣最早是借助于宗教信仰建立起来的。培养信仰化的法律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政治教育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整体、联系和动态平衡等生态化特征。从生态思维的视角审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生动力缺乏、外延动力受阻。将生态思维运用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认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体系的内涵教育,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认同感。同时,突显高校多元化价值链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信仰体系建设;抓廉政促政风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9.
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很容易迷失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强化了社会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性.共产党人要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各种社会思潮,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王晓琳 《学理论》2012,(24):208-209
当前,网络文化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消解作用,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试图从网络文化和高职学生两方面来探究产生消解作用的原因,并针对如何应对消解提出相应对策。一是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络阵地;二是增强思想政治教师网络操作技能;三是丰富学生网络外的信仰教育活动;四是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情感关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