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的战略使命一直都是以人才培养为首,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地方高校肩负起培养和造就具有农林学科特色的创新人才的重任。总结国内以及国外专家学者对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如下:要把学校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校提倡个性化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0)
新闻教育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对新闻传媒人才的要求变化,与时俱进,做到坚守与创新同行,既守住根与魂,又要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新时代新闻教育的新理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培养出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新闻观,又有深厚的传播学知识功底,还有现代传播能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9)
我国一些高校通过各有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但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一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坚持"整体开发""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等原则,依托"人才计划",以教育为主要途径。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其次,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重点解决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再次,应以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陈淑丽 《学理论》2013,(29):240-241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人才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开发在人才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首先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一是要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要求,二是要以此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教育机制、实践机制以及合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孔超 《学理论》2012,(31):260-262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办学实际进行重新审视和科学规划。应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出发,构建体现大工程观、大德育观、大实践观、大文化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意志品质锤炼、工程文化教育、现代教育方式、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和举措,以保证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才成长的时代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发挥文科专业学生优势,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文科专业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培养,应该建立"五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实现意识觉醒、导师引领、团队培育、社会孵化、反馈课堂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萍 《学理论》2012,(31):258-259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也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创新就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不仅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创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研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观念、建设创新型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荣兴  李和伟  车志远 《学理论》2012,(16):200-202
和谐教育的理念是适应现代化、大众化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大教育"观。为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造就优秀中医人才,应当以"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创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医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4)
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导致产业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进行适应性和战略性的调整,采用积极有效的培养策略: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新专业,更新课程体系和内容;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分向培养,协同创新;建立开放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平台,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婉姝  杜桂娥 《学理论》2012,(5):161-162
自主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目前我国缺乏创新人才致使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培养创新人才,路在何方?毫无疑问,创新人才的产生非一日之功,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只有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这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立足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三个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构建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方向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罗文雅 《学理论》2010,(23):267-269
高职教育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职业教育的较高形式,培养的是占社会需求量较大比重的应用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郭桂平 《学理论》2012,(24):216-217
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教育,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发展是核心.科学发展观对医学高职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各个方面.同时人才的培养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是否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等,更关系到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王文婷 《学理论》2010,(11):202-203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和终极目标。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本文从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角度,对进一步强化德育功能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孙旭 《学理论》2009,(26):43-44
建设信息化武警,培养造就信息化人才,就要把握大局,在全新人才观念的指导下,着眼实际,统等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结构,改进教学内容,加快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应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庆丰 《学理论》2011,(2):246-247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化,其本质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而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从创意性的课堂教学、结合创业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依托大学科技园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及品德保障。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技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要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想认识;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与当前我国创新人才短缺形成突出矛盾.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传统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性.本文从创新人才的宏观政策、教育、培训、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成长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其培养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解决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在高校教育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