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安稳、民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国民道德素质确有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是现阶段对个人道德素质要求的凝练,因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0)
以往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是把教育对象视为一个单一的同质的群体,通过大众传播方式来进行的。然而在现实中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面对的却是由诸多有个性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群体。社会网分析方法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新生机。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11)
<正>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法治兴则国家安。法治是国家发展的护航员、社会稳定的奠基石、人民权利的守护者。身为一个专职律师同时作为新阶层的代表人士,我认为:"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评价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切身实际,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在更新理念、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探索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进一步总结和凝练了社会主导价值观。高校,历来就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地方,是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阵地、首善之区。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及重要地位,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出适合大学生的培育路径,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认同度不高、行为认同出现知行脱节等问题,这需要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地位作用,通过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及依托地方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等途径,从而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及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4)
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两者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又要始终贯穿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道路。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9)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延续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方面。为此,以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探寻树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丽 《学理论》2014,(9):288-289,296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强化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和各族群众共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承认、尊重各民族自己特有的少数民族价值观,是"多元"和"一体"完整和完善的结合,是建设和谐民族关系的有力举措。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弘扬各族群众先进的价值观,对实现民族和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维度和价值维度,两者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梦对核心价值观起着价值奠定和目标引领作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形成并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使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高度统一。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梦起着价值支撑和思想保证作用,为中国梦凝练价值内核、坚定中国道路,构筑价值共识、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价值准则、激发中国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引领社会进步的旗帜,在互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5)
<正>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并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之一,这充分表明坚定理想信念,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华 《学理论》2015,(3):125-126
文化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实力,不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导向作用,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渗透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主要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民族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采取措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文化安全中,民族地区文化安全具有特殊意义。从三维分析看:价值是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实质所在;制度是载体,社会治理制度化是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人是根本,全面改善人民生计是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6)
《资本论》将政治经济学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实践理念绝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线性发展观,而是一种尊重不同国家或民族具体差异的开放道路。通过破除政治经济学的迷雾,推进社会进步,使身处不同文明的人民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和睦共处。"一带一路"战略不同于《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逻辑,中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并与沿线国家和衷共济、"亲诚惠容",努力再现古丝绸之路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这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向往。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深有体会。价值能影响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体的行为、氛围和趋向。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观自信"是关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为"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形成"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袁霞  王爱华 《学理论》2013,(16):205-206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要求,大学生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和担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其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提升内在素养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践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建设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利于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其中的智慧从而形成价值认同与价值共识,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路径,是使其"大众化"、实现价值输出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当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