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6,(11)
白寿彝从范晔对历史书的撰述态度,著述多有创见,对具体的历史群体做出分析评判,是无神论的拥护者这四个重要方面对《后汉书》给予了阐释与分析。从这种分析不难看出白寿彝在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的史学史研究的基本路径与基本理论方法。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在近年主要表现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和否定,严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历史本体论是唯心史观,历史方法论是形而上学,历史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历史价值论是抽象人性论。历史虚无主义无中生有、伪造历史,随意推测、臆断历史,罔顾史实、歪曲历史,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历史,从哲学根源上讲就在于其与唯物史观相悖而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价值论的有机统一,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从其理论根源着手,以唯物史观作为根本的批判武器,深刻揭露其虚假本质,认清其本真面目,消除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这种思潮容易给正处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阶段的大学生造成混乱和扭曲,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含义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能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5)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它以否定和改写历史为特征,企图动摇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极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的教育,充分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方便、透明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和防御这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罔顾事实,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制造虚假流言,传播不良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生成的逻辑基础,正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0)
《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将主要从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启示我们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紧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是康德第二批判中"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在批判哲学体系中占有独特位置。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丰富深刻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道德感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判断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流于抽象的形式,要警惕道德感受性对道德判断力的破坏,避免以道德判断力的主观性抹杀道德标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叙事是重塑记忆、建构认同的主要手段。作为共享往事的过程,叙事是共同体成员主观选择和价值诠释的意识聚集;作为共享往事的结果,记忆和历史记忆是共同体成员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诠释自我的价值旨归。历史虚无主义依循叙事的模式化情节,重构历史记忆,解构共同体的整体认同,意欲达到其预设的政治目的。因此,厘清其建构的理论本末,明晰其叙事的路径源流,用文化批判的方式来消解其负面影响,有助于建构和维护国家的政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适逢全国城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之际,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余心言的《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一书。该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有关的文章、讲话近40篇。这本书所收文章,或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或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或讲两个文明建设,或讲民主法制,或讲改革开放,或讲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或谈如何观察当代中国问题,或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或谈如何掌握说理的艺术,等等。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却贯穿着一条主脉,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仅此而论,这本书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本可读性、可用性都很强的、难得的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0.
最近,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甚至蔓延到学校的校园之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十分必要的。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反对各种非科学的历史观的前提;而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也是对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进行批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陈元明 《学理论》2015,(7):241-243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呈迅速蔓延之势,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成整体性挑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因此,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从课程建设、日常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着手,综合应用多种对策才能有效化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拥军 《学理论》2009,(30):62-65
本文试图依据《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批判思想,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怎样利用资本的积极性,防止其消极性,既能促进效率,又能利于公平,既能利用资本的能量,又能对其有效地控制。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后人的警示,利用资本之利,警惕资本之害,以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创立历史叙述体,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进步的政治观和平等的民族观等史学思想对西方史学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今学习历史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根植于唯心史观的社会思潮,已经广泛渗透于同人们精神生活紧密相关的文艺领域。总体上看,历史价值偏误和历史发展观缺失是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发生根源。具体而言,"碎片化"历史、"中性化"历史以及"泛娱乐化"历史是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表征,分别体现了创作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上的抽象主义和价值论上的相对主义。文艺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包裹着"幽蔽的面纱",以此混淆视听,颠覆正确历史认知,消解主流价值认同,具有极大危害性,必须予以批判和肃清。深入探讨应对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对策,对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教育存在思想教育不足,教育实效不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等情况。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建构理想城邦为中心,完整论述了对儿童、护卫者和哲学王的教育,包括音乐、体操学习,非强迫教育,辩证法学习,美德教育等思想。本文结合《理想国》中的教育理念,比较当代中国青年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青年唯物辩证法学习,采取兴趣教育,通过分级制度过滤青年接触的事物等主张。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从"主体一元论"和"主体多元论"两方面进行分析的。但是经过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属于"主体多元论"中的"主体三元论",并有且仅有在这三个主体同时起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此外协调好三个主体间的关系是战胜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法宝,也是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过曲解和解构历史的方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重新评价和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思想政治领域兴风作浪,扭曲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社会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正确认知,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心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截断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途径,为大学生走出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提供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8)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哥达纲领批判》作为马克思平等观的重要文献之一,是人类研究如何实现平等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在理清《哥达纲领》草案中拉萨尔主义"平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劳动创造和分配平等、政治平等、教育平等、社会保障平等观点的批判。重温其中的马克思平等观,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国情来探寻对于新时期中国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新型平等关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写于1875年的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性文献,原题为《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是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斗争的产物。全文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部著作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1891年,恩格斯为了反击德国党内日见抬头的机会主义思潮,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正确的纲  相似文献   

20.
刘涛 《学理论》2013,(15):25-26
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一书中充分地论述了选举权思想。密尔的选举权思想分为扩大选举权和限制选举权两个部分。他主张扩大选举权,同时提出了一些限制性条件。这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体现了他的阶级立场,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密尔的选举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