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峡两岸虽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但两岸人民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共同的传统历史文化。10年来,"文化"始终是海峡论坛的重头戏,妈祖文化、同名村文化、郑成功文化就像珍珠一样串联起两岸同胞的心。2009年第一届海峡论坛涉及文化元素的论坛活动占到了三分之一,到了2017年第九届海峡论坛,在22项主题论坛活动中,文化元素已经从妈祖文化、郑成功文化扩展到武术、书法、龙舟、船政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八月桂花开,同胞宝岛来。8月4日,2019年西城区月坛街道"白云杯"京台太极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在北京白云观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太极达人"共计200余人,齐聚有千年历史的北京最大道观白云观,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太极文化盛宴"。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武术"为主题,由西城区台办、西城区体育局、西城区月坛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  相似文献   

4.
李路 《统一论坛》2005,(4):58-59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金秋北京,是一年最好的时光。在这收获的季节,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了,来自海峡两岸文化界的人士聚集一堂,共同研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对于弘扬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和全体访问团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大陆书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讨会”,先后在北京、台北、合肥、昆明、南昌举办,历时10多年,越来越受到海…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2)
<正>海峡两岸同文同祖,相似的文字与共同的文化是构成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华文化是两岸的中国人共同创造,一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由此,一年来,两岸在传统文化交流方面愈演愈热,方式层出不穷,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弘扬国学知识5月19日,海峡两岸国学文化交  相似文献   

6.
台湾媒体虽对1997年两岸文化交流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以最近一年来艺文团体来往两岸访问的情形而言,可说是颇为频繁和热烈,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应有种益;尤其在艺文展演方面,彼此都增加了观摩的机会。”“两岸文化交流已积累了甚多经验。在两岸的政治工动陷入低迷之时,文艺界的互访确有助于两岸民众感情的交流。”这种见解,既客观地肯定了两岸文化交流态势,也中肯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和作用。一年来,两岸文化“双向交流”呈现出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两岸同胞热心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人不断增多,投入交流行列的经纪公司、基…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拒绝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更不能将其误解为一个防御性的口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现代化固有局限的预警和免疫,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我们不仅要确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还要保持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8.
王启辉 《群众》2023,(10):41-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发展,滋养了先进的法治文明,培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深扎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铁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要肩负起新征程的使命,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坚定的文化自信。铁路企业文化在中国铁路发展的过程中孕育而生,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铁路文化的内涵特质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文明的传承和滋养。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中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23,(5):16-17
<正>自2018年开始,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中国台湾网、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台湾设计联盟,连续五届举办中华设计奖设计大赛,通过坚持主动服务、加强宣传推广、强化需求对接、助力项目孵化等举措,切实增进了两岸设计团队、青年设计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拉近了两岸同胞心理距离,实现了更多青年人的心灵契合,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了贡献。高站位谋划,践行融合发展理念中华设计奖设计大赛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具体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一个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14,(2):37-38
<正>2013年12月14至16日,中华书局联合有关单位在北京举办首届两岸高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活动课观摩研讨会,以立德树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讨论如何在高中阶段融入和落实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副主任、九州出版社总编辑张海涛在会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6)
<正>《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离不开对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型历史和时代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强大功能,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基础,提高其与现代性的融合性,实现功能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吴成军 《人民论坛》2014,(5):166-168
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一统思想主张以“一”为主、“一”中有“多”,将其发扬光大,就要做到“一”与“多”的统一。“一”和“多”的统一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视察,在翻阅《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与专家们座谈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  相似文献   

17.
张鹏宇 《人民论坛》2014,(14):166-168
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一统思想主张以"一"为主、"一"中有"多",将其发扬光大,就要做到"一"与"多"的统一。"一"和"多"的统一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6)
<正>1月25日,农历丙申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四处弥漫着春节气息。当日,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公布了两办"近日"印发的一个意见,即《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两办还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完成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继承发展观。在器物方面,要盘活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制度方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方面,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且居高不下,许多少年犯都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问题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包括传统道德观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