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2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后,总结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经验,也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致使在延安时期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本文通过三个大方面,一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启示来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日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实践中,成功地开发理论资源、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和历史资源,确保了党履行好自己局部执政的使命,为在全国范围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开发、维护和整合执政资源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从而将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而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学习型政党也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学习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以及七大,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经验,这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执政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 ,有 5 0余年的执政历程 ,具有很强的执政凝聚力。“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问题 ,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7,(5):38-44
"嵌入吸纳制"解释模式能够揭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及政党—社会关系形态,但却无法为"流动挑战凝滞"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作为对"嵌入吸纳制"的承认、超越和提升,"服务引领制"强调执政党更多地以服务为核心,以满足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在服务中引领基层社会健康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绩效。推进"服务引领制"的大方向是坚持精英—大众整合、服务吸引和存量管理。具体到当代中国,应当沿着政党去官僚化和党员群体管理两大基本路径前进。对于谋求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来说,"服务引领制"体现了长期执政空间的另一种建构形式,即以"服务引领制"建构长期执政空间,并昭示了一种新的研究议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王东民 《学理论》2011,(2):52-56,112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全党通过学习、整风提高理论素养,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中国共产党重新成为全国性大党,且质量飞跃提升,同时局部执政能力、建军治军能力、把握战争规律能力也获得飞跃提升,继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中国革命由严重挫折重新走向胜利之路。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1)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形成并熔铸了独特的政党精神,并将之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从党的阶级实质与先进性出发,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内涵表现为"崇尚信仰,坚守初心"的立党精神、"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治党精神以及"牢记使命,有所作为"的强党精神,并具有趋同党员个体意识、引领整合社会意识以及强化信仰意识三大功能。新时代党建面对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弘扬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对坚守红色阵地、回应错误认识以及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改革,对政党建设提出巨大挑战。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信息化对政党建设的影响,不断创新政党建设路径,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党建模式。安徽省铜陵市的智慧党建模式,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基层政党建设的典型代表。铜陵市从智慧党建平台、智慧党员教育、智慧党建服务和智慧党务管理四个方面,有效拓展了基层党建的范畴、议题和方式,为"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建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智慧党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广大社会成员的支持与信任是政党取得并保持执政权力的秘诀。中国共产党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建党之日起便开始了积蓄认同资本的伟大征程。然而,不同时代,我党所拥有的良性资本与恶性挑战都是不一样的。当前,在革命功绩、执政技能、执政绩效成为获取认同的有利资源之时,我党亦面临着社会成员执政认知缺失、执政个体道德危机及执政认同环境"恶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素有"党内理论家"之称。延安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建目标,他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其中有关政党伦理建设的思想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本文着重从政党价值伦理、政党制度伦理和政党主体伦理三个方面梳理论析了刘少奇延安时期政党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领会刘少奇政党伦理思想,对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党所处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政党组织的嬗变,而且是导致政党文化嬗变和转型的根本原因。政党政治研究中"群众性政党模式"、"全方位政党模式"和"卡特尔政党模式"等三种先后替代的研究模式,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政党文化变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党纷纷进行政党文化的革新。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党文化。党的创新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正是党适应社会变迁推进政党文化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是该政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前提和条件。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本质上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全面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3.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文化权力,它通过对主流文化"核心"的坚守而为某一政党、组织或社会集团所持有.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在实践层面上,意识形态领导权其实是-个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彭蕾  孙波 《学理论》2011,(5):33+47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组织开展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学习运动,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培育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学习活动、端正学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组织建立起来的统一整体和优秀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执政环境下必须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党员"入口"管理、日常党员队伍管理、党的干部队伍管理及党员的"出口"管理。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己私利、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政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政党的执政成本的运作,就应全面体现这样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学理论》2012,(7):104-105
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由于腐败而丧失政权的教训已不少见。中国共产党要想长期执政,实现自己的执政使命和奋斗目标,必须消除腐败的危险。反腐败的治本之法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削减、限制和监管,保证权力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王韶兴 《理论探讨》2012,(4):111-113
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党的基本职能,政党建设与社会稳定有内在关联.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把握.对这一规律的深刻认识与自觉遵循既是政党执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价值指向,以增强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实现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的科学发展为目标追求,思考中国共产党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的基本要求及其实现机制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两党轮流执政,又不同于东欧一些国家的一党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本文试图从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特色的分析入手,来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最初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