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把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在推进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民政责任重大。民政部门应按照"突出一个主题、统筹两个方面、服务三大目标、抓好四项重点"的总体思路,积极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争当社会建设的"排头兵"。一、突出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三个公平"可谓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建设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全面推进,取得骄人成绩.学习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要在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实践基础上,着重领会关于新时期引领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概述、新举措、新部署.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从“三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社会建设举足轻重;“两个必须”“四个加快形成”从内涵上拓展了社会建设的总任务;加强社会建设重在因应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根本目的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4.
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应对,也是几十年来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的共同愿景,以服务人民为党的根本宗旨,以党内民主为党的建设的动力和生命线,增强党的活力,努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4月29日,我校召开"两学一做"动员部署大会,常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徐兴家做动员讲话。徐兴家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深化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又一重要部署,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系根本的重要工作徐兴家指出,抓好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增强思想自觉,深刻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二是必须坚持学做结合,做到深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梦"的讨论要具体化、明确化,为此就要专门化、科学化。那么,民生建设的"中国梦"怎样界定?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应该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在概念释义、政策制定、投入导向和时机选择四个角度看,这是对普遍福利时代来临的理论反映,是民生建设必须明确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福利模式的新选择。依据我国悠久的思想资源、我们对社会建设目标长期探索的宝贵成果、我们从事的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丰富经验,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概念的涵义。而底线公平福利模式可以在理念、制度、机制设计和体系建设四个层面,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人民论坛》2012,(33):52
报告摘要: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9.
加强作风建设,是事关人大工作生命力的根本问题,是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应当以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做到"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个根本点出发提出来的。它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性质的认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先锋队“的实质和内涵,对我们面向新世纪如何保持党的性质提出了根本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指明了方向,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到“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面向新世纪,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企业党组织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上,这一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提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它是实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这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蒲实  陈鹏 《中国民政》2013,(4):24-2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前不久,笔者所在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课题组”一行11人到河北省肃宁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周本顺 《党建研究》2012,(12):70-73,8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对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13,(3):18-2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两个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时,报告对社会建设的目标、出发点、具体路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为今后我国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对于进一步培育社会组织、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开辟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和实践,作出了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2,(12):49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民政局李从健安建强王云岩认为,在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是各级民政部门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使其更加科学、规范,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在社会组织管理的"进"与"出"两个方面做好文章。"进"就是"请进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就像一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平的背景下,"第三次分配"这一概念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尽管对"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尚有争论,但它大体的对象指向还是没有被置疑的。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三项建设",确保新形势下社会和谐稳定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承担多项社会管理职能的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准确把握"四个要素",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环境中顺势破题,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