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礼国 《理论探索》2004,7(6):79-80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 ,“以苏为戒”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 ,先后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标准、科学技术的应用、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有48年。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新中国领导人始终关注香港问题,对港政策一脉相承。从中可以看出,香港问题是与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秋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200多名中外金融家、企业家、政治家和学者云集中国经济巾心上海,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高层次金融研讨会,共商上海及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战略。90年代第一年,“金融热”的浪潮在上海一个接一个;3月,举办了以世界著名企业巨头为“洋顾问”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4月,举行  相似文献   

4.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毛泽东便基于国情开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提出借助外援推进中国工业化的方式,明确“四个现代化”概念及其内容,设计出中国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和“百年”战略,明确中国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提出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关系。这些重要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毛泽东是在处理革命与现代化关系中、在对参照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反思中、在思维认知的反复交织中、试图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安全战略的规划、实施和调整提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向度上展现出鲜明的生成逻辑。其以“独立自主,不容别国干涉内政”为基本原则、“巩固国防,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为前提条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物质基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衔接社会主义革命”为重要保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为外部条件、“加强社会主义教育,防止和平演变”为有力措施。其历史贡献在于维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权安全,守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领土安全,团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族间的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体系。立足于新时代,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带来了坚持党对国家安全事业的绝对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安全治理、落实国家安全制度、激发治理效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国家治理的战略大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宝贵成果。毛泽东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辩证考量“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与“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发挥军队在国防和生产中的双重作用,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在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构建正规化管理体制、加强科学化军事教育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长期安全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不仅促进了新生中国的稳定与安全,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启示与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技思想。他站在战略高度 ,从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关系方面和科技自身发展方面所提出的方向性指导意见 ,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科技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两大内容维度1 .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科学的”基本特征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理论建构 ,指出其“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基本特征。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特征 ,“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 ,主张客观真理 ,…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采,中国外交在毛泽乐、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在国际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并经受往国际风云的严峻考验。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个阵营严峻对峙,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美国继续坚持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妄图以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等手段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巩固我国得之不易的独立.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9.
实现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特别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愿望和伟大理想。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为此英勇奋斗。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现在,领导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身上。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特别是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的发展将不只是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陶柏康的“聚精会神抓党建 做好服务讲实效 ——访新建立的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书记潘志纯” 一文,就市经济工作党委的概况、新成立的经济工作党委的工作模式的创新、市经济工作党委今年工作的重点三个方面采访了潘志纯同志。文章认为,2004年是“落实年”,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工作党委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工作重点,加快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步伐,真正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为加快上海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努力,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冯国勤同志的“上海的发展机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一 文指出.目前,上海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最 近国务院批准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 经济增长动力出现新的转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筹办上海 2010年世博会。所以,上海只要坚持用科学发展现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以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就能确保“十 五”计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并为明年“十一五”计划的开局 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拥有实力型产业的上海经济,在世纪之交面对变化了的环境和形势将如何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上海市的决策层审时度势,作出了前瞻性的战略调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工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上海工业要从“调整中发展”转向“发展中调整”。这远不是一个词序的调换,它实质反映了工作着重点从重“调整”到重“发展”的变化:前者是强调在周整中求得发展,重点放在调整上;后者是在发展中继续调整完善,重点放在发展上,强调通过推进上海工业新一轮的发展,加快构筑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支柱产业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回应“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探索任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后“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进行了主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前期探索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张旭东 《党政论坛》2008,(12):26-27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以学习苏联为主的。党的八大前后,由于苏联社会丰义建设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苏为鉴”的命题,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5.
邱京田  田晓玲 《求知》2010,(1):31-32
一是发展战略理念创新。本着服务“三农”与中小企业的办行宗旨.滨海银行在成立初就确定了面向天津、辐射全国县域经济的“两翼发展战略”.在满足滨海新区传统“三农”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天津市设施农业、现代农业、都市型农业及涉农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探索“以东部资金支持西部发展.以城市资金反哺农村发展”的路径,以实现支持“三农”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以马列主义为基础,它体现着一种“强势”的、“革命型”或“运动型”的特征。毛泽东之后,“运动型”特征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意识形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自1976年开始,中国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显著的相互推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佟一 《团结》2009,(4):4-6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举措,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2006年,中国外交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外交力度、外交布局和外交成就均提升到新高度以双方史无前例的高官阵容引人注目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12月14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对话主题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指出,美国与别国展开如此高规格的经济战略对话,中国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并一直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即在中国这样一个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由此,毛泽东从实际出发,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当时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诸多富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领导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当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突破了这一设想。毛泽东同志继承了斯大林的思想 ,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批判了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模糊观念 ,提出了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学校的思想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1 .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毛泽东针对当时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