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彩风铃     
《党建文汇》2001,(2):42-42
那个男孩患了小儿麻痹症,落后的医学无法救他。他成了瘸子。因此,他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残疾人”。在别人或怜悯、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击中了。他的名字叫罗斯福,美国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历史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勇敢、机智、坚强,他以神的形象印在人民心中。但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七情六欲,他有爱恨情仇,在他刚毅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婚姻充满了悲欢离合,历尽了酸甜苦辣,他既品尝到了人世间爱的醇美,也体验到了生活中夫妻间的琐碎。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众所周知的"打假斗士",连珠炮轰,无休无止。他对战过法学界的贺卫方、文学界的韩寒、企业界的罗永浩、医学界的钟南山……最近,他又与崔永元闹得不可开交。他是方舟子。就在他向法院提告的当天,廉政瞭望记者在北京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4.
康琴 《廉政瞭望》2021,(6):29-30
2019年年底,廉政瞭望记者曾来到张晋铭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采访。在他生前的办公室里,留下了43本笔记本,和厚厚的一叠奖状。把他视作师友的同事红了眼眶,把他视作亲人的村民悲痛不已。我们通过人们的讲述,慢慢拼凑出他的形象:铁面无私的纪检“张二黑”、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小张”、“工作狂”丈夫……当年9月22日,在他因病去世的头一天,他还惦记想去看望他帮扶的群众。9月26日,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他无比牵挂的赵家沟,继任者延续推进着他的工作。桃红柳绿的赵家沟,欣欣向荣的赵家沟,不再见张晋铭的身影,但他的名字,从未被人们忘记。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6.
霞飞 《党史天地》2006,(6):10-15
曾几何时,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权倾一时。曾几何时,他深受毛泽东的信任。曾几何时,他随心所欲地整人害人。曾几何时, 他极善伪装,以至于死后也骗去了不少花圈。又曾几何时,他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确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撤销了对他的《悼词》,开除了他的党籍。这个人就是康生。  相似文献   

7.
少年董必武     
公元1886年3月5日,在黄安古老山城一隅的大井坎董,家,小必武诞生了。小必武聪慧、灵气、喜读书,立誓读尽天下书。他记性神奇,在学堂外旁听背熟了《三字经》。他嗜书如命,想出种种借书的高招、怪招;病了,看书就好。他勤学好问,好争第一,年少志高成秀才。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憎恶官府。他接受民主启蒙,求索科学真理……他长大了,成熟了,练硬了双翅,准备去搏击革命的风雨……  相似文献   

8.
少年董必武     
公元1886年3月5日,在黄安古老山城一隅的大井坎董家,小必武诞生了。小必武聪慧、灵气、喜读书,立誓读尽天下书。他记性神奇,在学堂外旁听背熟了《三字经》。他嗜书如命,想出种种借书的高招、怪招;病了,看书就好。他勤学好问,好争第一,年少志高成秀才。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憎恶官府。他接受民主启蒙,求索科学真理……他长大了,成熟了,练硬了双翅,准备去搏击革命的风雨……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拜过老师,也无门无派,却当上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学没毕业,连留了五次级,后来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是个"畅销"制造者——他画的猴放到邮票上就成了畅销的猴票;他画的阿诗玛、用泥巴随便捏的酒瓶子也都变成了畅销的烟酒品牌;就连他的身世也成为畅销书的好题材……他就是艺术界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是跨画种、跨领域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壁画、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美协在他80岁生日时颁给他"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著名作家金庸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全才;还有人称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  相似文献   

10.
正他被称为"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的"六多"将军。对敌斗争中,为打入国民党内部,毛泽东亲自为他改名;潜伏后,他直接受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保持秘密的单线联系;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策动了国民党正规军的首次整编制起义;在统战工作中,他将隐居多年的十世班禅迎回日喀则;他撰写了历史剧《司马迁》等著作,甚至在医学上也颇有建树……他就是"郝克勇",一位唯一受毛泽东直接领导的中共高级特工。  相似文献   

11.
郭强走了。他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把怀念和梦想留给了他的同事和亲人。群山肃立,乌江挥泪。6月1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淇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强因患脑部肿瘤在北京医治无效,在回沿河途中去逝。噩耗传来,他生前的好友、同事及他关心帮助过的移民群众,自发到  相似文献   

12.
嘉音 《党史纵横》2001,(2):24-2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党员:他参加了建党的筹备工作;他自动脱党;他脱党后仍然自觉自愿地为实现党的目标矢志不移,党组织仍然关怀他、信赖他;经党的高级领导人介绍他又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革"中他又不幸被开除出党,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沉冤终得昭雪,他被恢复了党籍和名誉.他,就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  相似文献   

13.
1935年,年仅18岁的他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年,他被党组织派往前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学成回国后,他受党委派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从此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组织和形势需要,他留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继续"潜伏"。直到1968年,他才结束了27年的特工生涯,公开身份,重新回到阳光下。在隐蔽战线长达20多年的工作中,他功绩卓著,屡立奇功,他提供的一条情报曾挽救了上百名战士的生命,他身份百变,灵活机动,难辨真假,曾利用假身份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后,他更以"敌特"身份挫败了敌人的越狱暴动……他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4.
谭东,雪山的守护神,他用生命诠释了"亲民、爱民、为民"的真谛,他把忠诚写在了雪山之间,他心中装着群众的危难,惟独没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15.
秦国生 《红岩春秋》2014,(12):11-14
<正>1973年,童小鹏又回到中央统战部工作,直至退出统战部领导班子。我作为秘书服务在他身边,他像一本书,使我读懂了不少知识,认识了不少事物,理解了不少问题,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又回统战部在统战部,童小鹏不管官居何职,比他年长的,比他年幼的,比他官大的,比他官小的,都习惯亲热地叫他"小鹏、小鹏  相似文献   

16.
他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为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维护党和红军的团 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驰骋敌后抗日战场,虽然病逝在后方医院,但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题词对他予以高度赞扬,并和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 亲自为他执绋抬棺。在中共党史上,享受此殊荣的只有他一人。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一个康巴汉子。他是儿子、哥哥、丈夫、父亲。他担任过甘孜州外贸局副局长,旅游局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为了这座生他养他的高原,他做过很多事:出口松茸、开发旅游、解决农牧民生活所需、让孩子回到课堂、让文化走近百姓……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走了,却被大家永远铭记在心中。这个人,叫毕世祥。  相似文献   

18.
我与毛丰美同志相识相知多年,相互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我们俩一见面总有唠不完的话。在与他的接触中,我一直觉得他是个有思想、敢为先、干事实的人。最近,又学习了中组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辽宁省委关于开展向他学习活动的决定,对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也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到了他的党性纯度、创业力度、做人风度、用权尺度,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与优秀、崇高与伟大。我认为,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实干上。  相似文献   

19.
当最终战胜自己,按捺住悲切的心绪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尊敬的刘向信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三百多个日子了。至今,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他在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科技大学的许多讲话和发表的文章;至今,在与和他熟识的人一起聚餐的时候,时常还会把主宾的位置给他空着,但是不忍再点他爱吃的"滨州锅子饼"了;至今,在他的朋友、学生以及下属的心目中,他并没有离去而是出差了,我们都在等他回来再给他接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穷人,后来有了钱。有了钱之后,他就养狗,先是狼狗,后是藏獒。什么厉害,他就养什么,他要让它们看家护院,看守住他的钱财。后来有钱人当了官。他不养狗了,养人。拍马溜须的、凶神恶煞的、厚黑的、毒辣的,他都养。后来,他信不过人,开始信神。早晚一炷香,虔诚地敬拜。即使自己出了远门,最关心的,不是家里的人好不好,而是香烧没烧。这个人最后还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挂了。也就是说,神也没保住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