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介绍两起雇佣他人冒名献血案件的调查取证经过、执法经验,探讨雇佣他人冒名献血案、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案等案由认定相关问题,为有力打击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冒名顶替献血的违法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容留他人吸毒罪中共同犯罪行为的认定,包括共同容留他人吸毒的实行行为,共同容留他人吸毒的组织行为,共同容留他人吸毒的帮助行为。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包括实行故意、组织故意、教唆故意和帮助故意。  相似文献   

3.
现代税法重视他人责任的运用 ,注重纳税义务的延伸。这有助于国家税收债权的实现 ,亦便于税务机关的征管 ,并能有效地抑制偷税、避税现象的发生。税收债务关系中承担责任的他人有多种 ,在立法中如何对各种他人责任进行合理的界定和科学设计 ,是税法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理解他人既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尤其是在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紧张甚至冲突的现象愈加严重,彰显理解他人的道德意义更加必要。笔者对理解他人的必要性;理解他人的可能性和如何理解他人三个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并在理解他人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之间建立起内在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寻衅滋事罪主要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损毁或占用公私财物、聚众闹事等行为。本文分析了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的类型,并对聚众型随意殴打他人与聚众斗殴案件的定性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的对象规定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合法持有的他人遗忘物"、"埋藏物"等三种情况。侵占罪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认定本罪的对象范围关系到对侵占罪的认定。而"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界定,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此为基点对"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式能否成为侵占罪的对象加以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殴打他人"指放任自己的意志,无理、无故或借故生非,小题大做的殴打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对象。"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可明确为持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携带个人的器械或与上述器械具有相同致害结果的物体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需考量主观上是否存在藐视或者挑战社会正当秩序的心态。"破坏社会秩序"可以理解为随意殴打他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既侵犯专利权人的商誉,又破坏国家专利管理制度,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假冒他人专利与专利侵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明确二者的关系对于实践中正确认定和处理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耿国美  孙远 《法制与社会》2013,(19):258-259
随意殴打他人是寻衅滋事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其侵犯的客体是安定的公共秩序。在对随意殴打他人的认定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扰乱公共秩序为基础,考虑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殴打行为的"事出无因"或者行为人小题大做、反应过激,殴打对象的不确定以及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主观态度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损害他人商誉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害他人商誉罪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该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罪过形式是故意;主体为一般主体。  相似文献   

11.
穆妍 《行政与法》2006,(6):123-125
在刑法理论界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的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直有争议。本文认为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认定要件之一,这种立法形式对于预防和打击贿赂犯罪极为不力,与受贿罪的本质不相符合,因此应当将此要件从法条中去除。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治家,免不了面责人过,折冲争锋,但如果攻人之恶太严,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势必到处树敌,引人嫉恨,也不利团结他人,教育他人。周恩来终其一生,从不在自己阵营中搞“残酷斗争,无睛打击”,把自己推向与他人誓不两立的境地,而是事事留有余地,考虑后果,适可而止,不走极端。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受贿罪存在两种情形:一是索取财物,二是收受财物。这两种受贿行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然而其共同特征是取得他人财物。  相似文献   

14.
潘霞 《法制与社会》2012,(9):110-111
本文针对刑法修正案八中对寻衅滋事罪第二款的新规定,对其进行加重处罚进行了分析,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对如何认定"纠集他人"的观点。从逻辑推理方法、宽严相济的刑法政策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方面得出了对待该新增条款应当在认同共同犯罪对社会有概括性危害的前提下,坚持个案分析的原则,并以此来认定是否符合"纠集他人",并进而进行加重处罚。  相似文献   

15.
梁艳 《法制与社会》2011,(32):116-117
"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犯罪构成要件的存废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分析"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分歧入手,阐明应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犯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私营业主、个体老板利欲熏心,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不给付民工的劳动报酬,引起了新的社会矛盾。究目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的情形看,要根治这一社会矛盾,仅靠行政手段、民事手段是难达目的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强占他人劳动报酬罪”,以刑罚手段,打击拒付民工工钱的行为。一、强占他人劳动报酬罪的构成特征强占他人劳动报酬罪是指民营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或者私营业主、个体老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陷匿、转移资产、虚报亏损、虚假破产与携款逃匿的方法,拒绝支付他人劳动报酬数额较大,或者以暴力、胁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毒品犯罪中,吸毒型犯罪是造成吸毒者不断增加、毒品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近一两年来,温州市鹿城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频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该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现状分析,提出应对现状、打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之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中华  闵凯 《法学家》2006,(5):67-72
"他人财物"与"代为保管"是侵占罪中颇有争议的要素."他人"的范围应包括私人和公共财产."财产"的形态应包括不动产,部分的无形财产和违禁品."代为保管"应包括未经委托而自行保管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假冒专利罪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认定应结合专利法规进行认定。假冒他人专利不应包括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情形,其与冒充专利有本质上的差异。假冒他人专利实质就是将一项本不享有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假冒成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其具体表现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我国假冒专利罪规定的行为方式仍过于狭窄,今后刑法修改应将冒充专利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20.
作品不但是财产权的客体,同时也是人身权的客体.署名权作为一项自由型人格权,其支配对象是作品而非姓名.临摹活动会产生作品与署名权渐变现象: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是从他人原作品渐变而来的,与他人原作品具有内在关联性.制止假冒署名的权利也是从自己署名的权利渐变而来的,与自己署名的权利存在性质一致性.署名权是自己署名的权利与制止假冒署名的权利之有机结合,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明确界定作品的边界,全面、充分地保护自己的作品.署名权的价值与效力范围是由作者的作品所决定,因此其行使客观上也可以产生保护作者作品整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