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中医五态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和中医五态人格测验表对250例中医院校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医院校大学生太阳人格与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呈显著正相关(P<0.05);阴阳和平人格与担心错误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条理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少阴人格与条理性呈显著正相关 (P<0.05);太阴人格与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条理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太阴人格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中医五态人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对精神生活质量的预测效果,以某公安院校20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压力源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精神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除个别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精神生活质量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和经济压力分别对精神生活质量诸维度产生预测效果,其中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发挥着更为普遍的预测效果。期望相关的研究结果对公安院校的教务工作者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减轻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以有益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生实习末期拖延行为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和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对155位临近毕业的高职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拖延行为总分为(36—73)分,平均得分为(57.94±6.099)分;择业焦虑总体标准分均值为(65.52±9.06)分,总的择业焦虑强度为(2.52±0.35)分;除缺乏就业支持外,拖延行为总分与就业竞争压力、自信心不足、就业前景担忧呈显著正相关(P〈9.01)。结论:临近毕业高职护理生存在中等程度择业焦虑,与拖延行为显著正相关。应加强教育引导与心理行为干预,提高护生学习与工作效率,缓解护理生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4.
采用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问卷,选取独立院校2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独立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生在物质追求上差异显著,大四学生与其它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差异显著,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在害怕失败和物质追求上差异显著;(2)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在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3)求知进取与情绪低落呈显著负相关,害怕失败与情绪低落成显著正相关;求知进取与行为不当呈显著负相关,小群体取向与行为不当成显著正相关;求知进取、社会取向、小群体取向和学习动机总分与成就感低成显著正相关;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发展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197名农村留守初中生和167名农村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心理发展问题较非留守初中生严重。(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与情绪取向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问题取向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应对方式对心理发展问题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用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与Bongd的DSQ(防御方式问卷)经路敦跃修订的中文版本问卷调查了江西师范大学与江西中医学院的4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防御方式问卷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以及掩饰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成熟的防御机制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中间型防御机制不呈相关,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SCV)对某警校213名本科生与某地方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以分析比较警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差异。结果表明:警校大学生和地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趋于积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较高。警校和地方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均呈显著差异,警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均高于地方大学生。发展价值观能显著正向预测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压力知觉对监狱民警焦虑水平影响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相互作用模型构建了一个调节模型,并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健康问卷(GHQ-20)、心理弹性量表(CD-RISS)对西部某省某监狱406名民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焦虑显著负相关;(2)压力知觉直接预测焦虑;(3)心理弹性在压力知觉对监狱民警焦虑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心理弹性可以有效调节在压力知觉下监狱民警的焦虑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监狱民警在感知到压力时,有更多的应对手段,保持积极的认知和情绪,从而降低焦虑水平。研究结果解释了监狱民警的焦虑情绪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为降低监狱民警的焦虑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制定的相关研究,提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子,对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进一步改进,并进行了实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子分为职业素质、求职风险、家庭社会关系、自我认知因子、工作发展要求;改进后的就业压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应届毕业生和历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在自我认知和职业素养影响因子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个体就业压力得分与自尊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备受关注,应对方式为认识和发掘青少年犯罪规律提供了视角。此次研究以应对方式为切入点,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省150名犯罪青少年和16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犯罪青少年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要少于普通青少年,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要多于普通青少年;犯罪青少年与常模群体相比时,两种应对方式得分都显著低于常模;犯罪青少年与2006年犯罪青少年相比更偏向于积极应对方式而非消极应对方式。此研究对于了解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现状、进行青少年犯罪预防、实施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否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某公安院校20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心理危机压力源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总分的性别、籍贯、专业和学习成绩的差异不显著;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总分的年级和学习条件感差异显著。基于上述研究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和引导策略,以对公安教育工作者产生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上海大学生普遍感觉有心理压力,而且主要的压力源来自于就业和人生规划,而三年级是各种压力表现最为集中的特殊时期。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心理教育的对策,对大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传统价值观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方法:运用传统价值观问卷、中华民族认同问卷对3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整体属较高水平,不同民族与不同生源地存在交互作用并达到了显著水平(F=7.966;p=0.000),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F=4.261,p=0.040),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与传统价值观均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正面因子。  相似文献   

14.
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对845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面对应激,五年制高职学生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反应;(2)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应对方式;(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因子上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4)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自责水平越低,越少选择退避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断肢(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00例住院的断肢(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评分进行测评。结果 断肢(指)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83.0%,抑郁发生率为76.0%,其中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为59.0%。焦虑、抑郁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非焦虑、抑郁患者(P<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非焦虑、抑郁患者(P<0.05)。结论 断肢(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需要接受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高师生就业压力源问卷,对上海某师范大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比男生大,且主要体现在"社会"与"家庭"两个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越小;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越小;高师生的就业压力首先来自社会方面,然后依次是学校、个人、专业和家庭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选取3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自我和谐三个维度上,自我的刻板性维度得分最低,自我的灵活性维度得分最高;(2)症状自评中,强迫症状维度得分最高,恐怖维度得分最低;(3)在人格的五个维度上,开放性维度得分最高,宜人性维度得分最低;(4)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上,来自城市、农村及乡镇的“90后”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和谐总分和宜人性人格维度上,父母间关系非常亲密融洽和父母间关系紧张疏远的“90后”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神经质及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神经质及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人格的开放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和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各项因子均与人格的外倾性、开放性及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近十年(2001-2010)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一是有关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方法及相关变量;二是社会资本的使用及其对就业的效用;三是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效用比较。并对现有研究作了评析与展望,认为必须理清相关概念,规范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同时还应该关注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运作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的社会适应问题,并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解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26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佛罗斯特完美主义问卷及自我妨碍量表,探讨了父亲教养方式、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父亲教养方式五个维度(不包括偏爱被试)中除惩罚严厉外,其他各维度均与自我妨碍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负相关,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与自我妨碍呈极其显著正相关。(2)复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通过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