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素质拓展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在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立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推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构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知识能力教育、培训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物质依托体系、组织网络体系以及激励评价体系等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建立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构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知识能力创新体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对整个教育思想、人才观念认识的逐步深化,努力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能力水平是高等学校的当…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民主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公民参与则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面临"内输入"公共决策系统、"附属物"社会利益团体、"官本位"政治参与文化、"残缺化"制度保障机制、"喉舌论"大众传媒体系等问题,要改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需从还原利益团体的政治本色,构建以民为本的参与文化,增强大众传媒的公共话语权,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框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任务,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小学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这既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对各种的总要求是:充分发挥各科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统一,创设以小学生为主体,自主选择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4.
陈叶斐 《工会论坛》2014,(6):142-144
当今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多元化趋势使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置身于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冲击的背景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针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措施是:构建科学素质教育与人素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学素质教育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理工科校园环境,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制度、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健全的就业工作制度,有利于推动高职学生就业。文中基于以"素质、能力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制订系统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协调的就业工作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就业工作考评办法,落实严格的就业工作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提倡高校大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同时 ,存在着忽视素质教育实际效果评价的现象。应当从整体性、动态性及素质教育的特征与内容出发 ,合理构建当前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但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文中从素质教育的本质入手,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因素来探讨如何进行高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新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媒体视角,从大学生和高校教育两个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识教育体系、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教育体系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的创新思路,可以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构建以校长为中心的权力体系对大学的管理运行是必要而重要的。大学校长权力体系的构建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环节,基本框架是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立足点,围绕大学校长建立信息系统、监督系统、机制系统、管理系统、学术系统,从而形成指导、监督、管理、协调为一体权力运行系统。另外,明确大学校长的权限与职责,以及大学校长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迅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必须在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和加强。这有赖于大学生形成相应的素质体系。为此,文章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文章指出,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开发、培养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提高湘西地区农民科技素质,推进湘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应构建一个湘西地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新模式: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两类主体齐头并进;施以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新旧结合,因地制宜实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是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实现由"小福利"到"大福利"的跨越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经济综合实力也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可以有两个角度: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体系,二是以供给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体系,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重点放在社会福利供给体系建设与完善上。在新型社会福利供给体系中,社会保障不过是社会福利供给体系或社会福利体制的一个部分,以此重新构建的社会保障体系只包括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部分,这个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保障责任主体的多元性、提供基本收入保障或基本生活保障、保障对象全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公安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公安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公安教育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精神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公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立足传统,改革原有课程设置,拓宽口径。同时,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素质教育与学生评价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素质教育层层推进的21世纪高校,现代型的"素质化学生评价体系"可使学生在评价的激励下主动地求发展、求创新,使评价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构建学生评价的新模式,必须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计划为载体,突出过程测评,探究多主体的评价模式,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有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本文从当前社会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类型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办学实践者的共识.高职学校人才培养一定要体现其“高”与“职”的属性,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要体现职业适应力、职业发展力、职业扩张力“三力”并举.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系统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成为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构建“1454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期为高职学校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方针在现阶段的具体化、系统化。而政法成人高教实施素质教育是政法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需要,是政法干部自身素质的需要。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政法成人高教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发挥政治功能,坚持把德育课的教育放在首位。二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构建法学的课程体系。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性环节的课程。四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五是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实现有赖于教育者教育素质的提高,因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专升本"教育是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是形成层次结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分析高职"专升本"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是应坚持高职培养,完善"专升本"选拔方式,发挥有利的导向作用,适度发展本、研高职教育,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学习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对克服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的误区,使其成为既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的理想道德和积极的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