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风气,实质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行为和活动,是直接外化或体现社会意识的客观活动。形成社会风气的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价值取向。首先,就传统文化而言,它是流传下来的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培育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如果要把社会风气界定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外化表现,那么就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形成某种社会风气的精神根源。事实上,社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活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享用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表现为知识需要、意义需要和情感需要三个基本方面。作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就主要包括:以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为目的的知识系统建设、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需要为目的的价值系统建设和以满足人们对美好情感的需要为目的的情感系统建设三个基本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使人们能够科学地生活、有意义地生活和情感愉悦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鲁中莱芜民间丧葬饮食中的文化符号表达出人们的敬畏与希望——敬畏逝者、食物,祈求逝者能福佑后人,期盼未来生活更美好;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与哀思;并体现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宗法观。鲁中民间丧葬民俗活动有以下三大突出的文化功能:社会整合、情感抚慰、社会教化。对丧葬民俗活动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光大和发扬,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也就不可能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继承和发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仪式一直被视为民族志研究者阅读和诠释社会的一种"文本",也是文化的整体表达。音乐是人们用来进行仪式的特定符号,它的意义和功能存在于特定的仪式结构当中。在云南德宏地区户撒阿昌族的南传佛教仪式活动中,音乐和非音乐的音声因素组合而成特定的符号,其自身特点在仪式中突显,并成为族群记忆延续和传承的时空桥梁。  相似文献   

6.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明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开拓创新精神就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研究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造力,提高中华民族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一、传统文化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文化。我们伟大的哲人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开拓创新精神。早在《周易·乾卦》中就有记载:“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自然界四季运行、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息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它启发了我们的祖先要效法自然界做人做事要有不…  相似文献   

7.
现代祭祀活动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现代祭祀活动赋予了这种传统文化以崭新的内涵:由最先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演化成对先祖情感的缅怀与纪念;由一种纯粹的宗教仪式,变化成为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与促进人们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随着清明节被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确立,必须使现代祭祀活动走向更规范、更理性、更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对经济行为主体的作用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传统,对处于这种文化之中的人而言,是不可能摆脱、超越,也不可能独立于这个传统之外的。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是既定的,人们总是在既定的传统文化中生活思考,传统文化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心理、观念之中,并潜移默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经济活动首先是人们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活动,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人的这种有意识的、主动的活动必定受其固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  相似文献   

9.
唐永进 《理论前沿》2002,(13):23-24
社会科学理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功底,它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和前瞻性功能的发挥,对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文化是通过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加以表征的人类文明,它的核心是人们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认知方法、价值取向等属于社会科学理论的东西。理论创新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本方向,而且是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广府庙会借助传统文化形式,承载广府文化内容,实现了文化传承、情感凝聚、社会和谐的调节器的文化价值。文化主管部门对广府庙会的作用表现在把民间仪式纳入官方体系,打造了政民良性互动的平台;对传统庙会进行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挖掘、创新庙会文化的内涵和形式等方面。对广府庙会未来发展的建议是:主管与主办分离,建立分权分级管理模式;传统与现代结合,活动内容上与时俱进;服务与引领并重,打造庙会先进文化;地域与全局兼顾,增强文化的辐射性。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提升和概括。从整体看,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包括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宽容和谐,和衷共济的融合精神;崇德向善,追求完美的人文精神。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平 《理论前沿》2002,(15):26-26
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在什么地方?我看根子在文化,几千年文化是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待文化方面,我的看法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最近几年来,提倡人文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呼声也比较高,这是它好的一面;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认为负面影响太多,在当代没有多少作用.我就想到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讲,"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潮流,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相似文献   

13.
在青年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下,虹口团区委坚持创新和对区域经典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积极开展与青年需求相适应的活动,注重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融入时尚元素,增加活动亮点,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虹口青年“走近经典“系列文化大餐.4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史料馆(多伦路215号)大院内彩旗飘展、人声鼎沸,启航梦想&#183;播种希望--青年“走近经典“系列文化寻访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权利:从法律到信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传统是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没有基督教信仰就不会有西方法律信仰。而在缺失基督教信仰传统的中国,凭借什么铸就人们对法律信仰的精神理念?选择什么路径完成人们从法律到信仰的精神朝圣之旅?本文认为,“权利”是从法律到信仰的最佳路径选择。因为从宗教信仰到法律信仰最根本的因子就是“权利”;权利是法律的精神与灵魂,没有权利的法律即非良法;“权利”能够成为中国法律信仰的因子;没有权利信仰,就不会有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已经绝迹多年的卖淫嫖娼现象又死灰复燃,且日趋严重。原因有外部因素——西方社会的次文化,负文化的副作用;也有内部因素——金钱的诱惑,淫秽物品的泛滥,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精神生活不足的矛盾等。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存在一天,社会、家庭就不会安定,引发各类案件的增多,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公安机关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狠狠打击卖淫嫖娼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上灯"主要以祭拜祖先、喝"灯酒"为活动内容,是江西省泰和县东塘村仍然实践着的宗族仪式。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来看,"上灯"仪式对宗族认同的产生和维系具有重要作用,并再生产着村庄公共性。"上灯"仪式所产生的这些社会功能已经社会化在人们的"叶落归根"和集体行动等日常观念和行为中。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村庄共同体面临解体的当代中国农村,保护和传承类似于"上灯"仪式这样的村庄传统文化资源,对乡村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不但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也是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冀望;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融入到当今的设计中,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是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内在动力,也是全民守法的内在因素;法治文化具有教化与调控的功能,具有软约束力,在精神与思想深处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在文化软实力的语境中研究法治文化可以使人们在更深层面上把握法律的要求,根据法治的精神推动立法、司法和执法走向更高的水准;法治文化还可以使人们具有判断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作为精神层面的动力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发展文化生产力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用科学发展观打造社会主义传统文化,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文化观,才能真正地推动我国文化生产力建设、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理论界就民族精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关于民族精神的界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结晶。其主要内容有:一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流传至今并仍有积极作用的文化传统;二是反映一个民族在当代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观念文化;三是反映本民族的广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