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近代以来中国革命过程中,在贵州地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浑然融合生成的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本文试图考察贵州的红色文化的发生机制,并将之置于“长时段”的视野之下,意在突出贵州的“地方性”在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学术界关于贵州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省份,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区环境的限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种经济文化类型。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积累,贵州形成了世界上罕有的多族群,多文化交织、并立的共生地带,为后裔留下了大量古老文化的信息。时至今日异彩纷呈的贵州民族节日、服饰、歌舞、绘画、工艺美  相似文献   

3.
苑利 《党建》2000,(10)
一、新的资源观。一提到资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石油、天然气、矿产,但历史悠久的古老宅院,赏心悦目的传统工艺又何尝不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潜在资源?与有形资源相比,这种无形的文化资源更具潜能,只要我们认真保护,科学开发,这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有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但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有的还走进世界艺术殿堂,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已初现端倪。文化的产业化不但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使我们不会以环境的破…  相似文献   

4.
罗小鹿  何广 《当代贵州》2017,(50):56-57
平塘县卡蒲乡地处“贵州南缘”,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中国传统保护村落” “贵州旅游小镇” “猴鼓舞艺术之乡”“省级示范小城镇”等美誉,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里民俗风情魅力无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毛南族被称为“踩着神秘节拍舞蹈的民族”,其传统民族“打猴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4月底,国务院参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时隔15年再次来到贵州,参加在贵州凯里召开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并深入黔东南苗乡侗寨调研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期间,冯骥才先生就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问题接受了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0,(1):57-57
【多彩贵州原生态影像】 国盛文兴。每个时代,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风光风情,所蕴含的意义、意境都时时散发着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魅力。多彩贵州,正是新时代、新机遇下一眼不断喷发激荡贵州风情文化的甘泉。第二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中的“多彩贵州系列”正是一次摄影家对多彩贵州这眼甘泉涓流的集体描绘。建设、农业、电力……这些词汇在原生态摄影大展中蕴涵的不仅仅是事关国计民生各项产业,透显的更是一幅别样绚烂的景致。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段丽娜 《当代贵州》2011,(10):63-63
贵州少数民族集居的广大地区,几乎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蕴藏的地区,但其生态环境脆弱。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面临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文化主权观念还亟待加强。由于民间文化博大、深厚、灿烂的特点,任何个人都无法承担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使命。只有联合起来,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考察,特别去参观了位于百里乌江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并且在扶贫车间观看了苗绣产业,仔细了解了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传承等情况。他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陈平说见到这则报道,自己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民间艺术保护的工作者,内心感到十分振奋甚至激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中贵州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定位:是建设一种促进贵州各族人民奋发选取的新型文化;是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是“人的建设”;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重构;是乡村文化生态的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就客观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言,贵州的情况是:一、有一定影响的汉文化、比如玉阳明文化、黔北巴蜀文化、长征文化等;二、有一定特色的少民族文化,如苗族、侗族、布依族风情与民俗;三、上述两种文化都共同具有的  相似文献   

12.
重上高坡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8,(16):53-53
一个成天背着相机,头戴草帽,穿一双解放鞋,长年奔走在贵州的高山深谷里,出版了《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长裙苗短裙苗》等20余部著作的人;一个出生在贵州天柱农村的侗族青年;一位从事文学与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和大学新闻传播教学的教授—他就是潘年英,一个从贵州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文化人类学者。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黔中大地的每个角落。而无论在哪个寨子,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被那些美丽的村寨和各种传奇故事所震撼……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全国165个省(区、市)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通报表彰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除贵州毕节外,全国还有7个地区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这些地区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不少亮点。借鉴和学习这些改革经验,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步伐,推动贵州I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一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喀斯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和养成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形象独特、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相对保存较好。当人类意识到“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的愚昧所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生存状况时;当我们环顾世代相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遭到破坏、忽视,甚至濒于灭绝时,人们方从迷梦中警醒。在我们认识到文化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也是发展资本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不仅是地上和地下丰富的经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且也是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生产力。在发展文化产业,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手握着保护与开发的“双刃剑”,徘徊在“积极保护”还是“消极保护”之间,犹豫于“保护为主”还是“利用为主”之间,不能从“关照历史,着眼未来”的全球化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一国内外共信的指导思想,对我省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既缺乏政府、学界与社会公众的共识,更没有完整的理论指导、实践上可操作、又切合贵州特殊省情的应对措施。因此,认真研究我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是当前发展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有着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进行文化改革创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利用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遇,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新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各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都离不开创新发展。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以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一、深刻理解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内蕴文化创新是保持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鲜活发展的源泉,理解民族、文化及多彩贵州的基本内涵是推进贵州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提。民族是一个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7.
贵组轩 《当代贵州》2013,(17):40-41
云南与贵州山水相连、人脉相通、文化相近,研究分析借鉴包括云南在内周边省份的发展理念、成功经验,对于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最近,我们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并结合贵州实际加以对比思考,从中获得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要有效地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则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自身所拥有的社区教育资源。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利用进行探讨。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分析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开展社区教育活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21,(6):57-59
正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抓住农村文化之根,才能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力。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需要对本土民族乡村文化进行详细梳理,以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基调,延续民族地区乡村文化脉络,寻求可行性创新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康凯 《前线》1999,(11)
中国是尊崇龙凤的国家,有着丰厚的龙凤文化底蕴。因而:中华大地称为“龙的土地”;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世人称为“龙的国度”,“东方巨龙”。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已为寰宇所瞩目。凤,是吉祥的象征。古书上说,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0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因而,杰出人才被称为“凤”,孔丘老先生就曾享有这种尊号;荟萃人才的古代政府执掌机要枢纽的衙门——中书省.古人称其为“凤凰池”或者“凤池”。龙凤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它渗透在各个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