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侃 《法制博览》2023,(28):100-102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在目前只有政策层面的相关规定,法律层面的规定不足,这导致实践中暴露出检察监督依据不充分、范围不明确、调查权限规定不细致、监督手段缺乏刚性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需要通过立法对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权限、范围、程序、效力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推动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王德跃  张和富 《法制博览》2023,(21):106-108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具有建构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保障公民民主权利以及推进治理体系优化等功能。现阶段,检察监督制度运行中的困境体现在检察监督依据不明、检察建议刚性不足、缺乏事前监督、监督对象标准模糊以及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行使遇阻等方面。要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发挥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实现对公权力的约束及对公共利益的保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从明确检察监督依据、提升检察建议效能、健全事前监督机制、清晰监督对象标准、落实调查核实权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许尊琪 《法制博览》2022,(9):108-111
实践中行政机关不作为或违法作为使公共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其他主体无法通过诉讼保护自身权益.鉴于此,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还存在受案范围狭窄、案件线索来源单一、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规定不完善、检察建议制度规定不完善、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  相似文献   

4.
杨甜 《法制博览》2013,(8):291+289
目前,世界各国的检警关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检察指挥侦查、检警分离、检察监督侦查。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入手,在对这三种模式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排除了检察指挥侦查和检警分离在我国的适用可行性,得出检察监督侦查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国情这一论点,进而推断出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性质。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所明确规定的,而检察权的内容包含着检察侦查权、批捕权、起诉权、监督侦查、审判活动权、监督刑事执行活动权和监督民事审判活动权与行政诉讼活动权。可见,检察机关行使的对特殊犯罪主体经济、渎职等犯罪的侦查权是检察权的一种权利形态的表现。然而,对于检察权中的检察侦查权是人们非常关注和需要由检察机关自身来加以监督的一项司法内容。为此,我们就检察侦查在运行过程中如何设置审监机制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张东生 《法制博览》2023,(20):121-123
裁执分离模式是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一种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目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该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法律依据不足,缺乏被执行人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造成被执行人权利救济困局,行政检察能够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对被执行人的权益进行充分保障,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在裁执分离模式下实现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良性互动协作,实现监督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培栋 《法制博览》2013,(10):57-58
检察机关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由其介入民事公益诉讼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必要的。但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公益诉讼也应当从我国检察机关的定位、检察权的属性出发,寻求最符合其身份与地位和最有利于实际操作的介入方式。督促起诉方式是检察实践中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检察监督方式,其有效地维护了公益。督促起诉比起检察机关直接起诉、支持起诉等其他介入民事公益诉讼方式,具有快捷、经济、理论争议少等优势,但也存在着督促效力软弱、督促效果不佳的短板。需要对此进行完善,建立与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谢芳 《法制博览》2023,(25):103-105
检察听证制度作为我国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检察权行使和检察权公开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我国司法公平的实现,有助于充分提高检察公信力。而从近年来检察机关的办案实际来看,为充分回应公民参与司法运作的时代诉求,检察机关的检察权公开已经成为常态化趋势。然而听证在检察机关办案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检察听证制度的重视程度,使听证制度在检察机关办案中产生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曲斌 《法制博览》2013,(10):135+129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作为检察机关最接近民生、民情的部门之一,在本质上与人民群众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我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侧重于对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及执行情况的法律监督,笔者认为对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监督领域亦应当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0.
万锌 《法制博览》2014,(2):209-210
行政检举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依法向法定行政机关披露、揭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活动的行为。行政检举制度的建立源于我国宪法上检举权的规定,其制度本身和法律实践均存在缺陷。我国要从构建模式、法律责任、救济等方面完善行政检举制度,以发挥其监督行政和维护公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